让思维火花在数学课堂绽放

让思维火花在数学课堂绽放

ID:31454677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让思维火花在数学课堂绽放_第1页
让思维火花在数学课堂绽放_第2页
让思维火花在数学课堂绽放_第3页
让思维火花在数学课堂绽放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思维火花在数学课堂绽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思维火花在数学课堂绽放  摘要:数学是思维力培养教学,文章从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思维方法、形成思维品质等方面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技巧,发展思维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  一、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1.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敢问。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学

2、生敢说、敢想、敢于质疑,使学生敞开思维、开启思维问题之窗。  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知识的灌输,缺少知识过程探究。如对于(a-b)=a-2ab+b公式,告诉学生记住这个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就实现教学目标,对于这个公式的推导置之不理,也不去多问,使数学都是枯燥的数字、乏味的字母、呆板的图形、变化多端的公式,不注重问题的解决,缺乏方法思考和总结,更缺乏质疑意识。  再者,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勇于质疑、敢于探究,为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埋下伏笔。  2.加强思维训练,促其会问。4  质疑、寻根

3、求源是问题产生的源泉。敢于质疑、善于分析是加强思维训练的必要条件。  如学习幂指数的乘法时,教师给出开放性问题:在一个3×3的方格中填上任何一个正整数,使每一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的积都相等。有同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稍微思考会看出,答案并非唯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这个答案是否正确,以及正确的理由,再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做的依据――与小学生的“九宫格”大同小异,除了九宫格的数字填法之外,主要是用到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aa=a,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九宫格”还可以怎么填……这样,由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及不同方法,拓

4、宽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生容易对奇怪的人或者事感到有兴趣,对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感到好奇,并且,不乏从众心理和盲从行为,也有追根求源的冲动。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创设一些令学生感到新奇或者熟悉的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思维积极性。  学习《众数》时,创设“谁误导了顾客”的问题情境:玲玲看到一家商场拉出一个诱人的广告:为酬谢各位顾客,本商场举办大酬宾的抽奖活动,共设置奖金20万,最高奖项高达1万元,平均超过200元,只要顾客消费满500,就

5、有一次抽奖的机会,中奖率100%.4  玲玲看到广告,情不自禁消费了500元,得到一张抽奖券,结果奖金是50元,又消费了500元,结果奖金是10元,于是,在现场看了1个多小时,也问了许多顾客,没有一个超过200元的,更不用说大奖1万元了。于是,玲玲认为商场欺骗顾客,找到了总经理。总经理拿出20万元的分配表后,玲玲沉默了:  玲玲仔细计算,的确广告上的内容句句属实,可是玲玲还是不服气,到底问题在哪儿?你能给玲玲一个解释吗?到底是谁误导了谁?  这样的情境生活中不少见,可是,只要仔细分析,那么广告中的数据是吸引顾客的数据

6、,也是次要的数据,真正说明问题的数据在表格中,90%的奖券,没有超过50元,宣传的数据不是全面数据,具有片面性。  教师提出问题:玲玲和其他顾客一样,更关心哪些信息?这样,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重点――众数,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维。  三、授之以渔,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强调“思”在“学”中的作用。初中生思维活跃,再掌握良好思维方法,更有利于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中的公式、公理、定理等,教师切莫采用“给予”的方式,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推导,否则,学生“拿来主义”、“囫囵吞

7、枣”而“不知其味”,如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证明这一结论,通过三角形的全等证明,“三线合一”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思维能力。4  教材中的例题教学,常规课堂是教师讲解、学生听,学生知道怎么做,但忽视思维能力培养。教师应把这个发现过程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分析、去寻找、去探究,学会审题,挖掘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  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材中的例题1是在情境中提出的,给出这个问题后,一般情况下,教师为了省

8、时省力,直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用算术法也可以解决,而用方程则更简单,设A、B两地间的距离是x千米,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式……  这样显然有应试教育之嫌,剥夺学生思考和探讨的权利。呈现问题之后,与其迫不及待地进入主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不如让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让他们比较算术方法解决和设未知数的方法,比较方法的优劣与繁简,比较思维的难易,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