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ID:3117918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_第1页
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_第2页
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_第3页
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摘要: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阐释五点做法:精心设置悬念,点燃思维火花;利用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设计惊诧情境,激发思维兴趣;精心设计问题,适时质疑启发;适当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关键词:思维;兴趣;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75-1  一、精心设置悬念,点燃思维火花  悬念是人们对事物关切引起的一种情境,置身于这种情境之中,学生对每一个事物、问题都要刨根问底,产生非知不可之感,课堂教学中如果能

2、巧妙设置悬念,则可“一石击起千层浪”,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点燃思维火花。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方式设置悬念。设置悬念的最好机会是一节课的开头,悬念设于课头,可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的实质之处设置悬念。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课头,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4用各不相等任意长的三根木条首尾相接能否一定组成三角形?教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刹那间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争论不休,借此良机,我便作了两种演示:一种能,一种不能。这时学生思维完全被吸引住了,为什么有两

3、种可能呢?出现了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这时我顺意指出: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某种条件,把学生自然巧妙地引入了教学中心。  二、利用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维  当呈现给学生问题有几种可能性时,他们往往产生认知冲突,不知选择哪一个,心里有困惑不解和不和谐的感觉,引起最大限度的不平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是激发思维活动的一种内在的情感力量,它对思维具有激活和指向作用,冲突的解除过程就是认知结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过程,是理解的深化过程,因而是积极的思维过程。在考查学生对不等式理解程度时,本人创设了下面的教学情境

4、:  师:请解不等式a-2>5.  生:即a>7.  师:为什么要在不等式两边加2呢?  生: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1,或加10,或加100,不等号都不改变。  师:如在较大的一端加2,同时在较小的一端加1,  例如:a-2+2>5+1即a>6不等号的方向也不变,这与上面的结果不同了,是怎么回事呢?  在这个教学情境中,学生心理产生如下三种认知冲突:  1.就结果来说a>7,a>6哪个正确?  2.就方法来说:“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与“不等式较大一端加大数,较小一端加小数”哪个正确?  3.就两种结果来说“a>ba+c>b+c”

5、与“a>b,c>da+c>b+d”哪个正确?4  产生认知冲突,学生思维活跃了,各个跃跃欲试,想寻个水落石出,有的潜心思考,有的热烈讨论,课堂呈现出情绪激昂,主动思维的气氛,最后,以排除认识冲突为契机,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加深了解不等式和证明不等式变形条件的理解,弄清两者区别和联系。  三、设计惊诧情境,激发思维兴趣  创设惊诧效应会引起情绪体验,惊诧产生于意外,意外之事一旦发生却更加令人关注,促人思索,耐人回味,久而不忘,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两种事情,一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种是与自己毫无联系的。毫无新意的东西使人厌烦,全新的东

6、西又令人望而生畏。教师若能从这两种情形中挖掘出令人兴奋的意外之“物”,便会引起学生惊诧,产生“竟有如此之事!”的感慨,从而激发思维兴趣。例如:我曾在上初三年级时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已知外切两圆半径为1cm和3cm,画一半径为5cm的圆和已知两圆都相切,问可以画几个?有的说两个、有的说四个,最后终于统一为四个。当我说把所画圆的半径变为8cm和9cm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还是四个,当我指出回答错误时,学生都很惊诧。后来我说有两个和其中一个外切一个内切,有两个都和已知两圆外切,还是否存在和已知两圆都内切的情况呢?学生豁然开朗,迅速得

7、出当半径为8cm时可画5个,当半径为9cm时可画6个结论。在教师引导下,明白了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漏解。  通过诸如此类惊诧情境的设计中,为学生诊断和治疗掌握概念、定理、法则中的纰漏敲警钟,避免学生轻率大意的坏习惯,养成细心、周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四、精心设计问题,适时质疑启发4  古人云:“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才能产生认识需要,才能产生积极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质疑来引发学生思维,有时也可“故设陷阱”故意将错误暴露给学生,让学生产生疑虑,这种“欲擒故纵”的办法不仅激发学生思维,而且可以预防以后出现类似

8、的错误,例如:我在上正比例函数一节课末,解一道题:当k为何值时,函数y=(k+1)xk-k-1为正比例函数?  教师板书过程为:解,要使y=(k+1)xk-k-1为正比例函数,则应有k2-k-1=1,解之得k1=1;k2=-1即当k=2或k=-1时为正比例函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