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03975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27 记承天寺夜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学校:尼三中教师:鞠宪光时间:2015.11.30一、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诵读、积累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王姬的歌《水调歌头》体会感受,引出作者。(二)自主学习:1、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教师
2、引导划节奏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生听读录音,指读比赛。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3、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 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3) 月色入户:(门)(4) 遂至承
3、天寺:(于是、就)(5) 怀民亦未寝:(睡)(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抢答题(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
4、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三)、(合作学习):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1)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写作背景链接: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写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耻无权的闲客。(2)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
5、?(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品析语言体会感受:投影出示: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2)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预设参考答案:(3)
6、 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4) 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预设参考答案:(1)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2)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
7、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原句(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3)为降低教学难度,先出现关键词句,再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访友之情)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有(4)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