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1图形的轴对称

【教案】2.1图形的轴对称

ID:38002982

大小:27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教案】2.1图形的轴对称_第1页
【教案】2.1图形的轴对称_第2页
【教案】2.1图形的轴对称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案】2.1图形的轴对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年级八年级课题2.1图形的轴对称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感受生活中对称现象的普遍性和对称美.2.掌握轴对称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概念.3.会识别关于直线对称,并能找出对称轴.过程方法1.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2.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体会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

2、图形和关于直线轴对称的概念。教学难点比较观察得到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第50页的图片及收集到的其它图片。二、探究新知探究:1.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把纸展开到一个平面,观察得到的新图案.2.在一张纸上滴几滴油墨,然后将纸对折踏印后再展开,观察得到的图案.3.观察得到的图案,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归纳概念:教师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图片,同时老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课题。学生按要

3、求折纸、剪纸,教师在旁指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描述图形的特征。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体会轴对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剪纸的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认识两个图形轴对称的本质特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培养合作意识。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4、,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区别概念:名称轴对称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区别图形个数一个图形两个图形图形的特殊性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两个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图形联系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轴对称。三、课堂训练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下列银行的标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3.有两条对

5、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是( )A.B.C.D.4.图案,对称轴有(  )教师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归纳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概念,并板书概念。学生认真观察展示的图片,认真读定义,合作交流,描述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区别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学生在自己掌握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准确掌握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从不同方面区别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培养合作意识。考查学生对

6、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不唯一性,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A.2条  B.4条  C.8条  D.无数条5.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其中一条是(  )A.一边上的高线  B.一个角的平分线C.一边上的中线  D.一边上的高所在直线6.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的是(  )7.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是(  )四、小结归纳学生

7、本节课的主要收获1.轴对称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定义。2.轴对称图形与关于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五、作业设计一、教材第36页习题第1、2题。二、教材第37页习题第6、7、8。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并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考查学生对对称轴概念的理解,知道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但全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轴对称,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

8、图形。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从较多的内容中提炼出重点内容。板书设计一、轴对称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定义。二、轴对称图形与关于直线对称的区别于联系。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