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94345
大小:19.2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3
《断章取义的《草船借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断章取义的《草船借箭》周瑜之“妒忌”关于《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已经上过好几茬了,水平有限,钻研又浅,几乎没什么新感觉。很奇怪,今年在上这篇课文时,讲到“妒忌”这个词,稍稍展开了点,聊起妒忌的坏处,忽然就跟学生说到:周瑜之欲谋害诸葛亮,并非出自私心,却是为了东吴,因此“妒忌”这个词语,用在周瑜身上,倒是略显不当的。这个念头,完全是在课堂之上冒出来的,之前,无论是读课文还是那些教学设计等资料,从没考虑过这一点。当然,凭着记忆(读《三国演义》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在课堂上也简单讲到了周瑜为什么一定要杀诸葛亮;有读过该书的学
2、生,在我讲到相关内容的时候,也做了些补充,所以这个论断算是初步成立了。回到家,翻开书,仔细读了相关回目,这个思路渐渐清晰了:周瑜要杀诸葛亮,就是想先为东吴除一后患;《草船借箭》全文以周瑜妒忌诸葛亮而欲陷害他始,以周瑜自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终,看似圆满,其实正是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草船借箭》开头所写‘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能,心里很妒忌’是不成立的,以此为事情的起因而展开故事,就好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翻看原书,周瑜第一次产生想杀诸葛亮的念头出自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周瑜向诸葛亮讨教杀敌之计
3、,诸葛亮却要让他先向孙权解释一下曹操的所谓八十万大军究竟是怎么回事,稳一稳孙权的心。周瑜依他说的做了,一切果然尽如诸葛亮所料,就想到“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鲁肃劝他,他却说“此人助刘备,必为江东之患。”两次都提到“必为江东之患”,由此可见,他之欲杀诸葛亮,正是为江东(也就是东吴)杜绝后患,扫清障碍。此后周瑜想请诸葛谨做说客拉诸葛亮入伙却反被诸葛亮抢先游说,想让他去劫曹操的粮以借刀杀人却又中了他的激将法,及至识破蒋干盗书的反间计,一次又一次的较量,让周瑜越来越意识到两人之间
4、的差距,也一次又一次激起周瑜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决心:“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凡此种种,说周瑜妒忌之心全然没有那肯定不对,但千方百计要除掉诸葛亮主要还是为了东吴应是毫无疑问的。此前周瑜甚至邀请刘备前来打算暗害,却因关羽在场而未能实施,这也能证明周瑜行事的出发点都是东吴的利益。所谓妒忌一词其实出自诸葛亮之口。他在看穿周瑜的反间计后,嘱咐鲁肃:“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对于周瑜几次三番要害自己,个中原因诸葛亮自然心知肚明,将它说成是
5、妒忌,也只不过是委婉了些。但编者居然信以为真,因而断章取义,编出一篇《草船借箭》,将周瑜欲为国根除后患的公心,轻轻巧巧换成了妒贤忌能的私心(大敌当前之际先自相残杀是否合适此处姑且不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皖南事变是血淋淋的事实)。如此改编,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然是毫发无损,但对周瑜的形象却是大打折扣。这样不尊重原著,是不是太随意了呢?鲁肃之“果然”在这回重读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问题,这是以前忽略的。关于“鲁肃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这一内容,很多教师都将它归结为诸葛亮“知人心”,猜中鲁肃的忠厚老实,并以这个“果然”
6、为兴奋点,大作文章;其实这也是这篇课文断章取义造成的。在此之前,诸葛亮曾经嘱咐鲁肃,千万不要在周瑜面前说起他已事先知道了他的反间计,但鲁肃没做到,还是告诉了周瑜,终于逼得周瑜要借造箭来陷害诸葛亮。实际上这是诸葛亮的一个失误,正是因为他不识鲁肃心,才招致自己面临着必须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的困境。所以当周瑜派鲁肃来探听诸葛亮的虚实时,诸葛亮就说:“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鲁肃上回没守信用,诸葛亮怪他,要他承担责任并帮忙,且再次叮
7、嘱不得告诉周瑜。鲁肃有错在先,再加上要为大局考虑,这回无论如何也不能不帮诸葛亮保守秘密了,此处的这个“果然”,只是鲁肃在为上次的失信还债,和诸葛亮的“知人心”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仅凭《草船借箭》一文,由于缺乏相关铺垫,加上教师对原文不熟,自然推导出诸葛亮“知人心”,为他的神机妙算又添上重重一笔,这不能不说是《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断章取义的后果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