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取义(2012高考历史试题评价)

断章取义(2012高考历史试题评价)

ID:36364862

大小:389.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0

断章取义(2012高考历史试题评价)_第1页
断章取义(2012高考历史试题评价)_第2页
断章取义(2012高考历史试题评价)_第3页
断章取义(2012高考历史试题评价)_第4页
断章取义(2012高考历史试题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断章取义(2012高考历史试题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断章取义”班门弄斧动以知来——在全国课改联盟举办的2012高考评析会上的发言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刘秀杰问题一2012山东文综卷的总体印象——平实中少新意2012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温和、平实,但平实中少新意。试题所选择的考点都是考生所熟知的主干知识,所选用的材料通俗易懂,设问简洁、指向明确,整份试题不偏不怪,难度适中。但也有一定的遗憾,试题没有出现预期中的新亮点,材料的选择上稍显陈旧,设问角度较传统,答案来源于知识记忆方面的所占比重稍大。从考查内容、考查目标、呈现形式来看,2

2、012年高考历史山东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试题的考查内容1、依托主干知识,重视基础性。2012年试题依然严格遵循了“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指导思想。试题所涉及知识点都是课程主干知识,如诸子百家思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国民革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洋务运动、西学东渐、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西欧经济一体化、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的斗争、凡尔赛体系等。这些都

3、属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为考生所熟知。2、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性。2012年的历史试题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如历经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第35题从保罗·肯尼迪对和平的认识切入,引导考生探讨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凸显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2012年恰逢中华民国建立100周年,第36题围绕是否应该推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问题来设计,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中国近代民主历程的曲折。此外,第13、14、29

4、题所涉及的中国近代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外交领域的热点问题。3、中国社会——试题的中心中学的历史学习首先立足于中国,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不仅是历史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也是2012山东卷的特点。在必修68分的题目中,中国史的内容占了44分,纵观这44分的题目,都涉及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二)、试题的考查目标重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2012年试题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对中学历史教学可以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5、第28题在导语中鲜明地体现了试题的立意——“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引导考生思考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培育考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第15题考查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第16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第29题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融合在一起,都是意在引导考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三)、试题的呈现形式1、注

6、重试题的综合性试题突出考查考生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的掌握情况,引导考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如第12题涉及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第28题通过严复的早期经历、严复主张未能实现的原因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特征的掌握;第29题中外结合,通过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理论三个方面,综合考查了考生对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第37题以历史短文的形式,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7、另外,如第13、15、16、35题等,也都不是对某一知识的单点考查,而是让考生运用比较、综合、概括等基本方法去思考和作答,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历史事物的特征。(四)少新意整套试卷在出新方面与往年相比相差较大。如2010年的27题以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为切入点,以三个小标题串联题目,问题设计既有开放性,又有不同史观的碰撞,还有小论文这种新的答题形式。又如2011年的27题,以史料、史论、史观三方面入题,呈现了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对试题命制的新突破,使历史试题达到了一个巅峰境界

8、。但今年在这方面没有大的突破,真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问题二红黑榜上榜题目红榜上榜题目一:全国新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上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