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第6周)

溶液(第6周)

ID:37990627

大小:31.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溶液(第6周)_第1页
溶液(第6周)_第2页
溶液(第6周)_第3页
溶液(第6周)_第4页
资源描述:

《溶液(第6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年上学期理综组集体备课记录科目:化学节次:第三次参与人:李杉、戴链金时间:2017年3月14日基本概念和原理(五)溶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关系、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组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分类饱和溶液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度

2、:①定义②影响因素③溶解度曲线混合物的分离: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溶质的质量分数:①计算②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关键知识点拨]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四个概念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溶液进行的分类。  (二)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质量  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

3、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4.溶解度曲线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③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④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⑤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⑥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也不变。  A.②

4、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解析]此题是有关溶液、饱和溶液概念的判断。溶液不一定无色,故①错。溶液的饱和与否与温度有关,②没有指明温度也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故③不对。饱和溶液在同条件下不再溶解同种溶质,故④不正确。溶液是均一的,这只是味觉的迟钝造成的错误,故⑤也不正确。⑥正确,所以答案为:C。  例2.欲将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能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蒸发一定量水  C.给溶液加

5、热            D.给溶液降温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充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降低溶液温度可达到目的。另外,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或蒸发溶剂亦可达到目的。这三种措施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都可以。  答案:C。例3.下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  (2)t℃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B物质属于____溶物质(填“易”、“可”、“微”或“难”)    

6、      (4)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____法提纯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表示意义,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以及结晶法的原理。  答案为:(1)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sg  (2)大于(3)易 (4)蒸发溶剂 【当堂训练】完成星辰中考讲义本上的相关练习【课后左右】 练测本上相关题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