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世说新语》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世说新语》教案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世说新语课时:2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者:巩义市市直第四初中七年级语文组(贺晓燕)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二、教材分析:《世说新语》两则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课文。语文上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
2、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这两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古文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浅显易懂的古文已有初步的感知和驾驭能力。尤其是具有一定故事性、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短小文言文,学生更能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学有所获。四、学习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熟读成诵,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2、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中质疑、读后思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五、评价任务评价任务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让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先独立翻译文章;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自己的学习结果;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评选出优胜小组。针对目标2,设计三个活动,让学生展示精彩语句段的朗读和批注,比较相近表达的不同效果,总结本文语言特点和语言鉴赏方法。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比较阅读,即参照课后习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咏雪》一、预习课文: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
4、注释疏通文意。2.质疑问难。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导入课文:1.导入设计: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同学们,其实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2.作者、作品简介:(1)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
5、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2)《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
6、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三、学习新课: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2.二读课文,理解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
7、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
8、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