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成本粘性研究_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江苏大学财经学院212013)=摘要>成本粘性是指当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时,其业务量增加时的成本增加量大于业务量等额减少时的成本减少量,这与大多数管理会计教材中传统的成本性态模型认为成本的变动率和业务量变动的对称性是矛盾的。本文通过对我国927家A股上市公司的2001)2005年的数据测试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成本粘性;(2)时间范围越长,成本粘性水平越小;(3)成本粘性与业务量的变化幅度有关,随着收入的大幅下降,成本粘性变小;(4)各个行业和公司属性也影响成本粘性水平,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公司成
2、本粘性水平较高。=关键词>成本性态成本粘性上市公司一、引言当今对成本行为的研究发现: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增加的速度要高于业务量减少所对应的成本减少速度,即业务量增加时的成本增加量大于业务量等额减少时的成本减少量,这种特征称为成本/粘性0(Anderson等,2003)。成本粘性违背了传统的模型,传统模型假设成本与业务量的增减呈对称性。在传统管理会计中,成本性态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其一般模型为y=a+bx。它是根据成本变动与业务量水平的关系,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固定成本(a)被假设为固定不变,即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动成本(b)与
3、业务量呈正线性比例关系。我们对方程两边同时对x求导:dy/dx=b,由此可得成本性态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如果企业的成本完全满足线性函数关系的话,成本的边际变动与业务量变动的方向无关,即b作为常数与业务量增加还是减少无关(孙铮、刘浩,2004)。也就是说如果当业务量增加1%时成本增加019%,那么当业务量减少1%时成本也减少019%。传统的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模型虽然简单,但它的假设把实际过于简单化,同时也偏离了实际的成本状况。因此并不能完整的反映成本的性态。支撑这个传统的成本性态模型的是大量的假设,这些假设简化了现实世界,使这一模型背离了现实中的成本行为。Anderson等
4、(2003)的研究表明,销售、管理费用和日常开支与企业行为的增减变动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它们同属于/粘性成本0。随着收入的增加这些成本的增加速度高于与之对应的减少速度。SubramaniamandWeidenmier证实并扩展了关于成本粘性理论,其中包括销售成本费用。这种粘性一直被归属于有关经理对待资源供应合同的管理行为,在出现收入下降时,经理们决定继续使用这种资源而不愿承担重新谈判签约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本文研究中,我们以现有文献中的模型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行为。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公*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十分中肯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感谢王伏虎老师对回归模型提出
5、的有益建议。文责自负。58司与来自其他国别的企业有着共同的成本特性:成本具有粘性,但是时间越长成本粘性越不明显;成本粘性同时受到行业和公司特性的影响。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成本粘性研究的文献综述和本文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检验模型,第四部分是样本和研究方法;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二、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多数管理会计教材认为单位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线性比例关系,而固定成本保持不变。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线性比例的对称关系可简单化为:业务量增加1%,成本相应的增加1%;相反,业务量减少1%成本也减少1%。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成本费用随业务量增减的/非对称性0都只是在介
6、绍管理会计的书籍和一些综述中偶有提到,而没有正式的论述。对于成本费用/粘性0的实证研究以及相关证据非常少,主要集中在某些行业的成本费用中。现有文献认为这种线性比例的对称关系并不一定存在。尽管Noreen和Soderstrom(1997)并没有找到这种粘性的证据,但是Anderson等(2003)使用芝加哥大学证券价格研究中心开发的Compustat数据库,通过对1979)1998年在美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的观察,发现美国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成本具有不对称性:收入增加1%,这些费用增加0155%;而收入减少1%,费用却仅减少0135%。Subramaniam和W
7、eidenmier(2003)进一步证实了成本粘性。他们发现:收入增加1%,总成本增加0193%;而收入减少1%,总成本却减少0185%。同时,Anderson(2003)、Subramaniam和Weidenmier(2003)都发现经济环境和公司的特征对成本粘性的程度都有影响。解释这一成本粘性特性存在的许多理论都是在管理者考虑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ooper和Kap-lan,1998a,1998b)。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管理者中止或重新订立资源供应合同、进行经营调整都需要花费成本,这就产生了成本粘性。在产品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