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03303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兴趣是人类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一个人只要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便会极大的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使认知过程积极起来,学习情绪不断高涨。有时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例如曾被老师骂为“糊涂蛋”的爱迪生终于成为一位有一千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他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他对物理、化学的浓厚兴趣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过分强调勤奋、刻苦,而忽视兴趣的培养,最终会使学生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因为十七、八岁正是自制力较差的年纪
2、,况且学习又是很苦的事,仅靠师长的约束、毅力的支持,苦学苦练,只能使他们越来越感到乏味,最终放弃学习。但如果能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便会增强克服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毅力,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主动,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表现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兴趣,即好奇心。这是人类一种天生的本能反映,是人类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学生被新颖、奇特的实验现象、实验仪器吸引而产生的一种想了解、想触摸的冲动。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一旦他们看过了实验现象,触摸过实验仪器,他们的好奇心便会得到满足,对实验内容也随即失去兴趣
3、。他们并不关心现象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这便是许多实验老师演示过,学生也动手操作过,但学生脑海里却没留什么印象的原因。另一类是间接兴趣,即求知欲。这种兴趣具有持续性。具有这种兴趣的学生并不满足于看过现象,更有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现象与现象的内在联系的欲望,并不满足于摆弄过仪器,更想通过自己的思考改变实验条件,研究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在这种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会主动进行思考、分析、综合,并克服思考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积极地寻找答案。一旦这种兴趣得以满足,便会增强他的自信心,从而使他这种兴趣加强,形成良性循环。这两种兴趣中,求知欲对
4、学习更为有利。但是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多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这种兴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对探求现象的本质产生兴趣,使好奇心渐渐向求知欲过渡,使学生的兴趣水平有所提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充分利用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有许多新奇、有趣的实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恰当的利用这些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课时可以利用一些小实验设置情境,将学生引入新课教学。例如在“动量定理”一节中我将序言中“蛋碎瓦全?瓦碎蛋全?”这一实验重新搬上讲台。与生活经验大相径庭的实验结果
5、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我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为什么坚硬的瓦片碎了,而易碎的鸡蛋却完好无损?然后引导他们观察实验装置寻求答案,当学生通过思考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在鸡蛋下的软垫时,我对他们的分析给与肯定,并提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放上软垫便会产生这么离奇的现象?至此他们想要探究原因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此基础上进行动量定理有关内容的教学,最后再用学到的理论解释看到的现象,学生恍然大悟。不但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更加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某些演示实验时,可以将它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在“单摆”一节的教学中,讲述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
6、有关时,可将书上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由学生根据单摆的周期由单摆自身性质决定,猜测其周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大多可以想到与摆球的质量、摆长、摆角有关。此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由摆球所受重力沿圆弧切向方向的分力提供这一内容,使学生想到单摆的周期还可能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然后由学生根据猜测的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定性验证与这些因素的关系:保持摆长、摆角、重力加速度不变,改变摆球质量,验证与摆球质量的关系(无关);保持摆长、重力加速度不变,改变摆角大小(10°以内),验证与摆角的关系(无关);保持重力加速度
7、不变,改变摆长,验证与摆长的关系(摆长越长周期越长);(验证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较为困难,我引导学生在摆球下方放一磁铁,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变大的情况)保持摆长不变,改变重力加速度,验证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重力加速度变大周期变小)。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定量地总结出公式T=2π√L/g。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他们感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结束后可布置一些小实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在“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教学后,我布置学生做了“吹不起的气球,
8、不撒气的气球”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制作,动脑思考,加深了对等温变化的理解。在学生实验中,我认为教师只要讲清实验目的、原理即可,不必过分强调注意事项。虽然这样可以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但过于一帆风顺并非好事,由失败而来的经验才会记得更扎实。但在教学中应注意所引用实验必须少而精,具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