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案例分析

第1讲案例分析

ID:37821427

大小:574.9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31

第1讲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讲案例分析_第2页
第1讲案例分析_第3页
第1讲案例分析_第4页
第1讲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讲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边际报酬递减:在学习中的运用案例内容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徘徊,而哥哥朱筑文则一直保持班级第一。工作之后,朱棣文当上教授时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时哥哥当上正教授。杭州天长小学教师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在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的刘道玉看来,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状元不能代表什么。南

2、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非常赞同刘道玉的观点。他说,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朱清时解释,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资料来源:谢湘,堵力.理想的大学离我们有多远——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中国青年报,2012年05月03日案例分析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课程都学得最好。而且,当成绩提高时,要进一步提高成绩,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大。这是因为,在学习

3、上同样存在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果我们在横轴上测度一个学生的经济学成绩,在纵轴上测度他的数学成绩,那么会发现,他能够取得的最大成绩组合就是一条凹向原点的线,其与横轴与纵轴的交点均低于或等于100分。在所有的分数组合中,总分最高的点一定在两个交点之外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将时间合理分配到两门课的学习中,所得到的总分一定大于偏科学习得到的总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学习一门课的“边际效率”最终是递减的,从而两门课程成绩的“边际转换率”是递增的。边际转换率递增的含义是,要持续提高一门课的成绩,会导致另外一门课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下降。或者说,牺牲一门课的

4、成绩来换另外一门课的成绩,能够换取的成绩是越来越少的。当然,要指出的是,上述原理对大部分学习者适用。而对那些偏才就不成立了。问题讨论1.这个案例中适用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是否在这里适用?3.如何归纳这个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理性原理的应用?理论提示1.边际报酬递减;2.边际转换率;3.生产可能性边界;4.无差异曲线分析。1.2大跃进违背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案例内容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放出第一颗卫星,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105斤。6月12日,又报道该社放出的第二颗“卫星”,2.

5、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随后,各地陆续放出了小麦亩产“卫星”。8月13日,新华社报道,湖北省麻城县溪建园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00斤。9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省连县1.73亩中稻亩产60437斤。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是虚假的报道,它们显然是违背了基本生产规律的。在一块土地上,无论你如何深耕、密植,其总产量也都有一个限度。另一方面,虽然一开始产量会因精耕细作而增加,但是与投入人力和物力的力度不成比例。虽然技术进步能够增加单产,可是技术进步也不是不间断、快速度进行的。直到今天,小麦亩产也只在400-700千克之间,水稻亩

6、产试验田最高纪录刚刚突破900千克。案例分析农业生产是最能反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生产领域。在农业生产中,固定生产要素为土地,可变要素为人工、农业物资如化肥、种子、农业机械等。在一个固定生产要素上,产量总会有个最大限度。这也就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时,产量的增加必然呈递减趋势。同所有的生产一样,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经验规律,是通过总结各类生产而得出的结论,没法用原理加以解释的。根据这个规律,大跃进放卫星是非常荒唐的。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粮食的亩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步提高。1950年代初期,中国水稻亩产全国平均只有150千克,目前亩产平均增加到400

7、-500千克。那么是否否定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呢?不是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前提是技术既定不变,而中国过去的亩产提高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从水稻矮化品种的培育,到杂交水稻的发展,再到现在的超级水稻育种成功,无一不是技术创新的体现。这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延缓了边际报酬递减的出现,在图中它表现为生产函数的上移,或者是总产品曲线、平均产品曲线或边际产品曲线的向上变化。还要指出的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稳定。我过国水稻亩产在1970年代中期是200千克左右,到1980年代增加到300千克左右,再到1990年代增加到400公斤左右,基本上每十年上一个新台

8、阶。2000年中国中稻亩产为466公斤,2007年才增长到470公斤,7年的时间亩产量仅增长了4公斤。从这个意义上说,边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