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81119
大小:104.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1
《“数与代数”部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人教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正确理解教材意图,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第八册“数与代数”部分教材分析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基本的资源。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是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本册教学内容涵盖了数学课程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各个领域的教学因目标和要求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策略方法。这里,我想就“数与代数”部分与大家作一个交流:一、教学内容:本册“数与代数”部分包括四个单元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算式题、初步了解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混
2、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内容包括同级运算、含两级运算、含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至此,整数学习基本告一段落。▲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为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立下基础,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6小学数学人教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加法和减法,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二、教学建议:(一)正确理解教材意图,及时调整教学思路。1、知识点编排相对集中,应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本教材改进了相关知识的编排方式,使内容的呈现更为紧凑,知识点相对集中。例如:本教材的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这在以前的苏教版教材里是分散在四年级上下两册中。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
4、在联系与区别。建议老师及时地进行知识梳理,以帮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溶计算教学于现实情景。本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例如:“简便计算”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更注重了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如加法运算定律,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节;乘法运算定律则创设了学生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因此,建议老师要用
5、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6小学数学人教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3、规范数学语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一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教师常常喜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某一个发现。但学生的思维水平毕竟有限,很多时候语言都不规范,然而,我们有些老师却没有及时纠正,甚至某些老师自己也在用不严谨(甚至是错误的)的语言进行教学。比如:“除”和“除以”不分,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把“平均分成若干份”说成是“分成若干份”等等。数学
6、是严谨的,语言必须规范。本册教材在这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尝试。例如:针对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的规定,本教材进行了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叙述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这种表述与老教材相比,语言更加严密。不过,现在的这种表述涉及到了分数,而此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系统的分数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也比较抽象,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理解是有一定困难的。建议老师们借助直观和形象图,结合具体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可以续编“孙悟空
7、棒打小妖怪”的动画情境。在孙悟空打完小妖后,可将金箍棒依次缩小,再放回到耳朵里。利用金箍棒长度的变化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二、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一线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教材,敬重但绝不盲从。6小学数学人教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1、改一改:《小数的加减法》中的主题图是雅典奥运会的情景,这个在当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但是离现在久远了些。那个时候学生还小,也不太熟悉这几位动员,所以兴趣不会很浓厚。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还会发现:这一情境提供的算式
8、不够典型!都是两位数小数加减两位小数,极易让学生造成“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只要把小数的末位对齐即可”的想法。这样不利于学生真正触及小数加减法的本质——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才能加减。因此,建议老师更改情景,更好的帮助学生理清小数加减法的本质。例如: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