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65379
大小:213.6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30
《教学背景分析能力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背景分析能力解读关键表现领域能力要点合格良好优秀一、教学背景分析能力(一)正确理解教材内容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并梳理出单元知识结构框架。1.能够准确描述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并能将知识置于某一个知识或能力框架内进行解读。1.能够深入挖掘本单元知识在学生发展中的教育价值。(二)实证分析学生情况2.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分析出学生在新知识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2.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调研,并根据调研资料和数据分析出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认知困难。2.能够根据调研资料和
2、数据,对学生在新知识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困难进行理性分析。(三)科学确定教学内容3.能够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3.能够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3.能够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整合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制定能力(四)清晰确定课时目标4.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符合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4.能够依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符合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4.能够依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确定符合课标要求的教
3、学目标。(五)科学表述三维目标5.能够正确选择行为动词表述三维目标,逻辑严谨。5.能够恰当表述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维目标。5.能够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使其具有可测评性。第一节教学背景分析能力解读一、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一)对“正确理解教材内容”的要点说明如果说“课程内容”是学科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主要面对“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材内容”则是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本标准认为“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之一。这里所指的“教材”就是指学生和教师所使用的教
4、科书,它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依据,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最基本、最便利的物质资源和凭借材料,是教学信息沟通的中介媒体。为了使广大学生较好地掌握既定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制者一般提供了“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的建议。用好教材是教师备课、上课,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不等于机械地呈现教材,不是要求教师“照本宣科”,而是在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只有真正准确理解并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
5、透教材的精神,挖掘教材的内涵,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二度创作”,甚至是超越。要正确理解教材内容,首先要尊重教材。因为现行的实验教材是由教材专家、教研专家和教学专家经过反复推敲、实验编制而成的。尊重教材就意味着要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刻理解表面材料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要做到字斟句酌,深入浅出,就是指对教材的“深入”,否则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浅出”。要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其次要钻研教材。只有在把握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吃透教材,清晰了解教材内容的系统结构,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6、大体看看,泛泛阅读,一知半解,都不可能做到灵活驾御教材,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感鲜明,学生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要正确理解教材内容,还要善于用教材。现行教材是“专家式”编排,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状态,是静态的、抽象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在实践的基础上改进教材,做到“形异神同”,努力将其转化为动态的、具体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不同版本的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整合其中的优势,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和
7、结论等书面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够亲历参加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二)本标准对不同层次教师能力达标的要求《标准》对合格水平的教师的要求是: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并梳理出单元知识结构框架。也就是通过研读教材,吃准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教材内容置于其所在的单元(这里的单元指的是自然单元,如数学中的“章”,语文中的“单元”等)进行解读,而不能孤立地解读知识点。《标准》对良好水平的教师的要求是:能够准确描述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并能将知识置于某一个知识或能力框架内进行解读。这里所说的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是指知识
8、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一位初中教师在讲“因式分解”这一内容时,首先引导学生类比小学时学过的“分解质因数”,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后设计了如下问题:因式分解这一变形过程中,变形的对象是什么?变形的结果有什么特征?教师设计上述问题的目的在于要引导学生将“因式分解”与前面学过的“整式的乘法”进行对比,并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这一新概念的理解。可见,在上述教学设计片段中充分体现了因数分解、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几个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是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