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例:《井底之蛙》(高君玲)

教学课例:《井底之蛙》(高君玲)

ID:37764142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0

教学课例:《井底之蛙》(高君玲)_第1页
教学课例:《井底之蛙》(高君玲)_第2页
教学课例:《井底之蛙》(高君玲)_第3页
教学课例:《井底之蛙》(高君玲)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课例:《井底之蛙》(高君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井底之蛙四语组:高君玲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井底井底之蛙后来“觉得自己非常渺小”的原因。3、积累成语“井底之蛙”。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懂得井底井底之蛙后来“觉得自己非常渺小”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与小”单元,学习《井底之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目标(首先我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浅井之蛙的“快活”和东海之鳖的“大快乐”;3、理解成语“井底之蛙”的意思。三、自主读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学过的方式认识生字,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我会读疲倦窟窿倚井栏十年

2、九涝迈步瞠目结舌渺小夸耀跳跃栏杆舒适推移增减(1)、开火车读;(2)、齐读;(3)、重点强调“瞠”的读音,和“耀、跃”的写法2、我会填青蛙住在(),它觉得生活很();鳖住在(),它觉得生活在那里是一种()。青蛙听了鳖的话,觉得自己很()(指名填空)四、合作读议(井底之蛙原来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出示议题。)井底之蛙原来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温馨提示:1、找出青蛙和鳖各自说的话,体会它们当时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2、结合它们各自所说的话,理解它们各自的快乐来源;3、体会井底之蛙听鳖讲述前后的认识和情绪变化。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青蛙的

3、话(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青蛙的快活?哪一句是中心句?)2、(看来青蛙的生活范围很小,知道的也很少。但青蛙在说这番话时是怎样的心情?请通过朗读展现青蛙的快活、满足。指名读,齐读)3、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鳖的话。4、(在鳖的眼里,东海有怎样的特点?它在说这番话时是怎样的心情?请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5、对比阅读。(请看课后,有几句古文也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浩瀚,请跟我读,体会古今语言的不同特点。)6、想象一下,鳖在东海里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7、齐读鳖的话,感受它的自豪。8、浅井之蛙听了这些话,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瞠目结舌是什么意思?浅井之蛙此时会想些什么?

4、那你认为井底之蛙比喻怎样的人?)五、拓展提升阅读成语故事《夜郎自大》六、作业浅井之蛙听了鳖的话,会有什么变化?续写《井底之蛙》。七、板书:井底之蛙蛙鳖浅井(狭小)东海(广阔)快活大快乐见识短浅见多识广课后反思《井底之娃》是一篇非常有趣而且寓言深刻的故事。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中讲的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大与小的问题,这篇课文真实地反映前浅井中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个角度当作整个世界,后来认识了自己

5、的渺小,讽刺了那些见识短小而又盲目自大的人。教学中,学生正确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是一个重难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体验青蛙的小快乐及鳖的大快乐,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并采用联想的方式去感受大海的辽阔,大海的深,以及大海的美,通过对比读让学生理解青蛙的骄傲自大,青蛙的孤陋寡闻和安于现状。以此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及独特的感受感悟寓意。我设计了以

6、下教学环节:      (一)、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接由单元主题入题,明确这是一个成语故事。(二)提出教学目标。(三)、自主读识(四)、合作读议1、引导学生体会青蛙在浅井中的生活。2、了解东海之鳖说的大海的景观。这个环节是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描写青蛙快乐的词句,感受青蛙的快乐只是来源于一口浅井。引导学生想象鳖在东海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进而让学生想象青蛙听了鳖的话之后会想些什么,走进青蛙的内心世界。(五)、拓展提升阅读《夜郎自大》,加深对“井底之蛙”意思的理解。(六)、作业超市小练笔:井底之蛙听了鳖的话后会有什么变化?续写《井底之蛙》。(续写,由文本而来,

7、又高于文本。以此为读写结合点,不仅对于文本中的重难点有了新的突破和提升,而且达到了学习文本,使用文本和超越文本的目的。)预想设计尽量趋于完美,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节课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能使学生能深入走进文本,总感觉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不能和文本中的角色产生共鸣,阅读时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引导。看来,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还亟待提高,备课不仅深入研究教材,还应充分备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