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

ID:37754224

大小:1.81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30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_第1页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_第2页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_第3页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_第4页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本章内容第1节 审计的种类第2节 审计的方法第3节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第4节 审计程序第1节 审计的种类参照国际审计分类的惯例,结合我国经济类型和审计监督的特点。审计按其主体分类和按其内容、目的分类,属于基本分类。除审计的基本分类外,还可以对审计进行其他分类。审计分类的标准一、审计的基本分类二、审计的其他分类审计有许多不同的种类1.政府审计2.民间审计3.内部审计(一)按审计主体的分类(二)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1.财政财务审计2.财经法纪审计3。经济效益审计一、审计的基本分类(一)按审

2、计范围分类1.全部审计2.局部审计3.专项审计(二)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1.事前审计2.事中审计3.事后审计(三)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1.报送审计2.实地审计二、审计的其他分类二、审计的其他分类(四)按审计动机分类1.强制审计2.任意审计(五)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1.预告审计2.突击审计(六)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1.账表导向审计2.系统导向审计3.风险导向审计二、审计的其他分类第2节 审计的方法一、审计方法的选用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对照审计依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各种专

3、门手段的总称。审计的基本方法是指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指导的工作方法,以及审计计划管理、档案管理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审计项目。审计的技术方法是指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的实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核实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等的公允性和合法性的方法。第2节 审计的方法一、审计方法的选用(续)审计方法的选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的。2.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合审计方式。3.审计方法的选用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科学、合理地选用审计方法,对做好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第2节 审

4、计的方法二、审计的技术方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是审计最基本的方法,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广泛地采用这类方法。这类方法审查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因此也叫查账法。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分类(1)审阅法(3)查询法(2)核对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5)分析法(4)比较法(1)顺查法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分类(2)逆查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1)详查法(2)抽查法3.按审查书面资料所涉及的数量分类1.盘点法3.观察法2.调节法证

5、实客观事物的方法4.鉴定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结存日(书面资料日期)数量=盘点日盘点数量+结存日至盘点日发出数量-结存日至盘点日收入数量【例】某企业2010年12月31日账面结存A材料2000公斤,通过审阅和核对并无错弊。2011年1月1日至15日期间收入35000公斤,发出34500公斤。1月1日期初余额及收发数额均经核对、审阅和复算无误。2011年1月15日下班后监督盘点实存量为2800公斤。调节计算如下:结存

6、日数量=2800+34500-35000=2300(公斤)经过上述调节计算,2010年12月31日的实存数为2300公斤,与账面记录的A材料2000公斤不一致。第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一、审计抽样的意义抽样是指先对特定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该总体的数量的一种方法。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在审计历史上,先后出现过:1、任意抽样2、判断抽样3、统计抽样第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一、审计抽样的意义统计抽

7、样的意义在于:(1)统计抽样能够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2)统计抽样中总体各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防止主观判断;(3)统计抽样能计算抽样误差在预先给定的范围内其概率有多大,并根据抽样推断的要求,把这种误差控制在预先给定的范围之内;(4)统计抽样便于实行审计工作规范化。第3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一、审计抽样的意义1.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小。(1)审计人员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1)信赖

8、不足风险。这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2)信赖过度风险。这是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信赖程度的可能性。(2)审计人员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1)误受风险。误受风险也称“β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报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误拒风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