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ID:37659247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7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_第1页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_第2页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课名3.1 多变的天气省份山西市晋城区/县城区单位全称晋城市城区凤凰山矿中学教师姓名王云飞学科地理学科(版本)人教版章节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自然环境学时1年级七学习者分析本节的教学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区域地理学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尝试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学习区域地理,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本节的知识点基本上都需要落实到地图上,大量的读图、用图训练必不可少,而七年的学生的心理年龄还

2、比较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七年学生好奇心重,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特别快,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

3、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自主学习,勾画重点一、世界第一大洲基础知识学生看教材就能自己掌握并记忆。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二、地

4、形和河流让同学们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去发现、理解、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个人展示,统一思想。使用多媒体投影出基本问题,可以基本保证多数同学知道问题是什么,便于统一进度。合作探究,小组讨论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1.计算: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

5、0120千米)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这类问题教材中没有明显答案,需要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充分合作,才可能进一步完善答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这些知识在同学们脑子里逐渐清晰并掌握。使用多媒体投影出基本问题,可以基本保证多数同学知道问题是什么,便于同学讨论不偏离主题。课堂展示,教师点拨[

6、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①最北:81°N;最南:11°3′S;②最东:169°40′W;最西:26°3′E同学们展示中呈现出的问题,通过图片、小结等形式,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充分理解自己所学知识。出示图片、文字,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问题所在,进一步解决问题。达标检测,拓展提升1.做课本47页第一题。2.课本50页,对图3.6进行1分钟模拟天气预报。3.课本51页,看图3.7找出空气质量“优”有几个城市?“重污染”的城市有几个?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应用和再练习。加强和巩固对新知识的学习。出示图片便于同学们统一观察。自我总结,总结升华得出结论

7、: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2.东西距离最大3.面积最大(4400千米)让每个同学进行自我小结,总结回顾自己学到了那些知识。能识记并掌握本节学习内容。教师出示本节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