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54132
大小:456.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27
《004实验室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诊断学基础》 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细目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要点: 1.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检查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2.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沉降率检查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一)参考值 1.血红蛋白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00~190g/L。 2.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
2、0)×1012/L。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贫血分级及其血红蛋白值贫血分级血红蛋白(Hb)值轻度男<120g/L;女<110g/L;但>90g/L中度60~90g/L重度30~60g/L极重度<30g/L 贫血常见的原因贫血原因具体疾病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原料不足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再障、白血病慢性系统疾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溶血性贫血失血各种失血性贫血。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是因血浆容量
3、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血液浓缩所致。见于大量出汗、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 ①继发性: ·生理性: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 ·病理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发绀型先心病。 ② 第25页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诊断学基础》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
4、15~20)×109/L。 2.分类计数 中性杆状核:0.O1~0.05; 中性分叶核: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0~0.O1; 淋巴细胞:0.20~0.40; 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常见原因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1化脓性感染:流脑、肺炎、阑尾炎等;某些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伤寒、疟疾等2严重组织损伤: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
5、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3急性大出血、溶血:脾破裂或宫外孕、急性溶血。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4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皮质激素。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5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①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②核
6、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 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第25页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诊断学基础》 。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见于:过敏+寄
7、生虫+血液病。 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等; ②寄生虫病; 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 3.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 见于: 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见于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鲁菌病。 ②某些血液病。 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淋
8、巴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