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温里药附子中药临床药理学药理学中药学课件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里药附子毛良科植物卡氏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要含有的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主要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强心的主要成分为去甲乌药碱、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去甲乌头碱强心的作用机理它可被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所拮抗,β受体的亲和力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可加快心率、加速传导,但内在活性较弱,故为β受体部分激动剂,所以它的强心作用与β受体有关(2)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
2、使冠状动脉、脑及股动脉流量增加,冠脉阻力和外周阻力降低,有明显的扩张血管的作用。去甲乌头碱降压的有效成分,兴奋β受体,阻断α1受体氯化甲基多巴胺和去甲猪毛菜碱升压的有效成分(3)抗休克此作用与其强心、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关。[J]医药论坛杂志,2008,(01)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附注射液治疗,观察用药2h后血压、脉搏、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结果:用参附注射液后血压上升,ST明显
3、改善,休克纠正。本文用药量最多560ml,最少180ml,疗程最长15d,最短3d。开始显效时间最早2h,最迟3d,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安全、有效的药物。[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04)在显微镜下观测参附注射液对肾上腺素所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给予肾上腺素后,使大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开放数减少、微动脉管径缩小、血流速度减慢。给予参附注射液的大鼠其肠系膜微循环的上述指标呈反向变化。对肾上腺素所致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大鼠给予参附注射液,则使该
4、微循环障碍得到有效改善,表明参附注射液有显著改善微循环的作用(4)抗心律失常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作用,它可以改善传导,提高心率,恢复窦性心律也具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作用但是附子剂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导致心律失常[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目的】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在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中的作用,从而重建房室结传导功能,为生物起搏器的研制提供前提基础,同时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研究:为前瞻性
5、、简单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期间,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47例.(5)抗心肌缺血附子注射液静脉注射,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去甲乌头碱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作用,在降低心肌好氧的同时,又能增加对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增加供氧量,从而改善了氧的供求平衡,对心肌缺血起到保护作用解放军药学学报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家兔离体心脏缺血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参附注射液,观测心脏血流动力
6、学、心肌酶学以及心肌病理改变,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参附注射液组中,LVP、LVdp/dtmax和CO都得到改善,缺血后灌流液心肌酶浓度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光镜及电镜均显示心肌细胞的损害较对照组轻。结论 参附注射液具有保护心肌和防止心肌细胞破坏的作用。2.增强β受体、cAMP系统的反应性研究表明,阴虚证表现为交感神经-β受体-cAMP系统功能偏亢,阳虚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所以附子可使阴虚证进一步恶化,使阳虚证得到改善.3.抗炎、镇痛附子对多种实验炎症模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附子通过
7、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而激发抗炎作用的。但当动物切除双侧肾上腺后,附子仍有抗炎作用,说明附子本身也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4.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强心,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所以可以延迟处于寒冷环境下的鸡和老鼠的死亡时间,附子注射给药能显著提高小鼠缺氧的耐受能力。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能抑制胃排空,但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无明显影响。其他药理作用1.镇静延长还己巴比妥所致的小鼠睡眠时间2.局麻3.增强免疫对特异性、非特异性均有促进作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研究参附注射液在胃癌术前介入化
8、疗中的作用,将8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量等。结果:参附组对CD3、CD4,CD4/CD8的提高作用显著高于化疗组,且能保持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数量。提示参附注射液可增强胃癌术前介入化疗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药动学大鼠灌胃后,乌头碱主要从唾液和尿液中排出,其吸收和排泄均较快。毒性与不良反应其毒性主要由乌头碱引起,致死量为3~4mg主要以神经、消化、循环系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