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21723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中国教育史整理考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原始社会教育的评价(特点?)答: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力平等;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括多种方面;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男女教育有区别;教育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1目的单一2.内容原始(上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原始生活)3.形态原始4.社会性与无阶级性(笔记)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②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
2、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③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2.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①生产劳动教育:工具,取火,猎渔,种植,原始手工业②生活习俗教育:群体生活规范,两性交往,成年礼等③原始宗教教育: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善神.恶鬼)④体格(与军事)训练⑤原始艺术教育:歌舞,绘画,雕刻3.夏商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特点西周不论国学乡学,还是大学小学,都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只是
3、在要求上有不同的层次。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发展于商代,西周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使之更为充实和完善。礼乐之教是六艺教育的中心,礼的内容极为广泛,举凡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皆为其包括,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乐教的内容主要是诗歌、音乐和舞蹈,是当时的艺术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射御之教作为军事教育,内容也极为丰富,如教射有五项要求,相应地,就有五项训练标准;御的教练亦有五项,故简称为“五御”。学习者须经过极为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要求。书数之教是文化基础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作为“小艺”,一般安排在小学学习。
4、到大学阶段,学习程度提高,课程内容也相应地有所变化。如书教,到大学阶段就不再学习《史籀》之类的启蒙之书,以及象形、指事、会意等“六书”,而要研习《诗》、《书》等较深的内容。总的来说,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这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注重文事,也强调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它虽然是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的产物,虽然到西周后期,已逐渐失去了实用的意义而日趋程式化,但由于六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多方面发
5、展的要求,因此其生命力并未随着奴隶制的灭亡而结束。-------------周朝的教育内容可总称为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其中以礼、乐最为重要。礼、乐、射、御属于“大艺”,是大学课程,书、数属于“小艺”,是小学课程。“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礼可比做政治伦理课,包括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等多方面内容。实施礼的教育旨在强化贵族子弟的等级观念以及教化百姓服从统治、安分守己。 乐相当于艺术课,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但乐教并不是纯粹的艺术教育,它重在陶冶人们内心的情感,使
6、本来具有强制性的礼变为能获得自我满足的精神需要,使森严的社会等级关系融化在和谐额的情谊之中,从而增进贵族内部的团结,进而调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射”与“御”是军事训练课。射,是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是指驾御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周朝能够使多个部落服从统治主要是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因此为了维护统治,必须对奴隶主贵族的子弟进行射御的训练,把他们培养为体魄强健且具有高超军事素养的保家为国的勇士。 “书”与“数”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作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书”是识字教育,“数”是数学、天文、历法等知识的学
7、习。史籍说西周已有字书,供小学文字教学之用。《史籀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周礼•地官保氏》提出“九数”,奠定了《九章算术》的基础。“六艺”教育代表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的教育水平,贵族子弟通过这种教育被培养成为贵族统治者的继承人。4.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5.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基本特点是: 1.以“学在官府”的形式,体现出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2.学制分为小学与大学两阶段,有相应的入学年龄规定,在入学资格及年龄上有森严的奴隶主贵族等级性 3.实施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奴隶制国家的官吏和
8、军事骨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古代学校出现;教育阶级性出现;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6.孔子的教育思想(见笔记第八页)(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2)“庶、富、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社会作用);(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但孔子并未完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