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

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

ID:37518165

大小:285.5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4

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_第1页
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_第2页
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_第3页
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_第4页
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科学进展2015,Vol.23,No.6,1061–1069AdvancesinPsychologicalScienceDOI:10.3724/SP.J.1042.2015.01061*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余俊宣寇彧(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自私的传递效应指遭遇他人自私对待的个体也自私地对待无辜他人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示范性规范、心理权利起着中介作用,个体的公正敏感性、道德认同,以及情境中的道德凸显和匿名性起着调节作用。已有研究多关注个体如何惩罚与报复直接伤害自己的自私者,较少关注自私行为的受害者如何对待无辜的第三方。

2、未来研究可关注他人自私如何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如普遍信任和道德判断,进而影响其对待无辜者的态度与行为,并且澄清情绪及共情在其中的作用。关键词自私的传递;公平;受害者;广义互惠分类号B849:C911引言响因素,探讨其内在心理机制,以期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道德行为的发生机制,进而找到有效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涉及到利益分配或公的策略来降低不道德行为的不良影响,为道德心私问题,自私利己的人一有机会就会“占便宜”,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给自己分配超过公平的份额或占有公共资源,使他人成为受害者。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利2自私的传递效应及其表现益受损非常敏感,并会对此作出反应,例如,研自

3、私(selfishness)是一种违反公平、伤害他人究发现,当个体因为他人的自私而感到不公平时,利益的自利。自利(self-interest)是人的本能,但人经常会采取行动来最小化自己的损失并惩罚伤害类同时具有追求道德的倾向,进化心理学认为,自己的人(Aquino,Tripp,&Bies,2001;Brüne,人类发展出了关于公平正义的复杂感觉,其作为Juckel,&Enzi,2013)。但是,如果个体无法直接惩一种适应性的策略可限制个体的自私自利并促进罚自私者,而自己随后又获得了利益分配的权力,社会和谐(Forgas,Haselton,&vonHippel,2007)。他们会

4、自私地对待无辜他人吗?例如,在独裁者博弈中,有一笔钱在两个互不相道德是个体和社会单方面达成的不成文的契识、互不见面的被试A与B之间分配,随机指定约,他人的自私向个体暗示着道德契约的失效。其中一人,例如A为分配者,可以决定分配比例,如果道德契约不能对个体形成有效的保护,那么而B无法拒绝。通常情况下,分配者的选择介于受害者更可能会背弃道德契约也做出自私行为,完全自私(给对方0)和完全公平(给对方50%)之间这就是自私的传递效应。这中间也会受到个体自(Engel,2011),呈现出对追求公平的应然自我身特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ought)和追求利益的需求自我(want)两种倾向的平本

5、文试图揭示自私传递效应的表现方式、影衡(Mellers,Haselhuhn,Tetlock,Silva,&Isen,2010)。此外,个体的行为也会受之前接受到的他人收稿日期:2014-07-17对待的影响。研究表明,慷慨和亲社会行为具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传递效应(paying-it-forward),即A如果帮助了B,XLX0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I36B03),B进而会帮助C,C再传递到D,如此继续下去形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项目(PXM2014_014202_07_000067)资助。成一种广义互惠(generalizedr

6、eciprocity)(DeSteno,通讯作者:寇彧,E-mail:kouyu455@163.comBartlett,Baumann,Williams,&Dickens,2010;van10611062心理科学进展第23卷Doorn&Taborsky,2012);自私、贪婪的行为也会性,即他人的实际行为,个体很可能在情境新异、被传递,例如,以卷尾猴和四岁儿童为被试进行模糊或不确定时,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怎样做的研究发现,他们会把自己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积最有效(Bobek,Hageman,&Kelliher,2013;Smith极或消极的分配方式传递下去(Leimgruberet

7、al.,etal.,2012)。2014)。再如,一项研究(Gray,Ward,&Norton,研究表明,不道德的示范性规范会促进个体2014)首先让被试接受一个匿名他人进行的金钱的不道德行为。Keizer,Lindenberg和Steg(2008)(总额为$6)或任务(共四项任务:两项有趣的和两的现场实验发现,他人违反指令或法规的行为(如项枯燥的)分配,研究者操纵分配者的行为,使其在墙上涂鸦、在禁止停车的地方停车等)可促进人分别呈现出自私(被试得到$0或两项枯燥任务)、们随手丢传单、通过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