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ID:37517692

大小:39.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_第1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_第2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_第3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_第4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教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反思评价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第四章的中心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顺利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出丰富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2、位。整节课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探究中能自主操作实验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四)教具与学具教师演示用: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学生分组用:光具座、小灯泡、凸透镜、

3、光屏二、学情分析此时的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而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做好分组实验并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很是关键,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却相当紧密,因此在这节课设计时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应用知识。三、教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需要引出探究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运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等。   四、学法指导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发现

4、现象及得出规律。五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复习:1、透镜的类型及对光的作用。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有哪些?提出问题:三者都为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却不同。那么它们成像的性质究竟与什么有关系?(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二)、引发猜想猜想假设:(在这一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三)、实验探究1、认识实验器材2、实验注意的事项: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实像:由实际光线汇聚点

5、组成的像,可以投射在光屏上。虚像:实际光线通过反射或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汇聚所形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思考:实像和虚像还有哪些区别?4、实验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大组,各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不同;每大组又分为四个小组,各大组中四个小组所用凸透镜完全相同。使他们无管用什么方法,分别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地放大的、缩小的、正立的及倒立的像,四小组分别命名为:放大组、缩小组、正立组和倒立组。5、数据记录表格:f=组别任务物距u(cm)像距v(cm)缩小组成缩小的像123放大组成放大的像123倒立组成倒立的像123正立组成正立的像123(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

6、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四)、合作交流1、分析数据,组内讨论:那么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时,又将成什么性质像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实验结果是否一致?2、师生共同总结: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u>2ff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成像u

7、体在凸透镜的异侧。(这一环节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个人与小组的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五)、联系实际1、照相机:u>2f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投影仪: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