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五四_新文学的自由品格

论_五四_新文学的自由品格

ID:37502717

大小:1.56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论_五四_新文学的自由品格_第1页
论_五四_新文学的自由品格_第2页
论_五四_新文学的自由品格_第3页
论_五四_新文学的自由品格_第4页
论_五四_新文学的自由品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_五四_新文学的自由品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五四”新文学的自由品格何锡章董华内容提要:“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文化精神价值的重新认识与评价,既是学术研究深入的需要,也是回答那种简单否定“五四”启蒙运动的应有之责。本文以自由为中心,通过“五四”作家确立独立自由思想权利、自我发现自我表现与追求自由理想的关系、情感解放和文体形式自由的出现等几个方面的描述与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新文学运动与作家对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发生和传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文章力图以鲁迅、郭沫若等作家在那时的思想及其文学文本呈现的自由精神,归纳“五四”文学呼唤自由并通过文学进行实践的基本内

2、容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揭示它们的内在精神及逻辑联系。关键词:五四个体独立自我发现情感解放文体自由这显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重申“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现代品格与精神价值,主要基于两个问题:其一,新文学的价值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发掘;其二,回答一种否定“五四”文化思想暗流的立场之必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反思“五四”的思潮。这种思潮的出现有其合理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的要求。事实上,一些富有理性精神的研究者所指出的“五四”新文化及其启蒙运动的局限,是客观存在的;对当时思想者们处于矫枉必须过

3、正的思想倾向的反省也有着不可否定的作用,对启蒙者思想和方法上的偏误进行有理有椐的分析并予以科学的批评也是正常而合理的。遗憾的是,在反思的过程中,一些人也许出于捍卫传统文化的需要,一些人也许是为了批判西方文化中心论,从动机上讲,本不可非议;但是,他们认为,“五四”引入的西方文化,切断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价值与现代中国人的联系,“五四”先驱们批判传统的激进主义中断了文化的连续。中国的社会文化的发展道路,精神价值的走向选择,主要※此文是国家社科基金(编号06BZW046)的阶段成果。·10·论“五四”新文学

4、的自由品格基于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基于中国人走向独立自由富强的现实理想,选择必须服从理性而非自然本能的民族文化情感。因此,“五四”先贤主动引进西方近代以来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中国人变革图强的合理选择。虽然有过激的倾向,甚至矫枉过正,但在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历史境遇的条件下,恐难有更好的办法。另一面,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真的就会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被中断了吗?中国人真的因为出现了“五四”而失去了文化之根吗?即使在过了90余年的今天,谁又能说传统文化及其精神之根不存在于当下中国人生命之中?

5、传统和现实的合谋,使刚刚引入中国可基础却十分脆弱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精神,独立自由的现代人性理想,以及在这些观念指导下的制度建设,虽然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离真正完全实现距离甚大。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重申“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文化品格和精神价值,深入探讨新文学体现的文化与人性理想,历史与现实的意义都是肯定的。本文的目的就是以自由为中心,来进一步认识“五四”新文学所追求的自由精神及其主要内容。个体独立思想的自由是“五四”文学追求的人的根本价值和理想目标人类个体存在本质的实现是独立自由思想权利的确立。没有思想的

6、独立自由,任何自由都只是自在的、自然性的。只有实现了思想的自由,人才能摆脱各种自然与社会的不合理禁制,成为独立自由思想的人格主体。在中国前现代时期,人只有接受先验的或权力者给定的思想,而非个体独立自由选择的思想,盲从与服从外在强制是那时的普遍的现实。结果必然是个人独立存在的消解和自由思想的丧失。在中国历史上,多数人没有获得个体独立人格的资格,自然也没有思想的权利。所谓个体的思想,不过是统治者与圣贤思想的重复与演绎,所谓“言必称圣贤”,孔子所谓“述而不作”,其真实命意就在于此。现代作家一开始就以鲜明的立场,

7、为人的个体独立及其思想的自主性的实现,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无疑是最伟大的代表。1907年,鲁迅写下了著名的《文化偏至论》,其重要目的在于主张个人主观意力的强大和思想自由与独立。他认为,西方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以来的文化,具有强调个人主观和思想自主的基本趋势,而这正是人之为人,国为人国的前提,只有这样,人才会“仅于客观之习惯,无所盲从,或不置重,而以自有之主观世界为至高之标准而已。以是之故,则思虑动作,咸离外物,独往来于自心之天地,确信在是,满足亦在是,谓之渐自声其内曜之成果可也”,于是,“内部之生活强,

8、则人生之意义亦愈邃,个人尊严之旨趣亦愈明,二十世纪之新精神,殆将立狂风怒浪之间,恃意力以劈生路者也”。如果说“立人”是《文化偏至论》的主题的话,那么,“个人”“主观”“意力”“自由”等就是“立人”的精神条件,而“自由”又是·1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人立而后凡是举”的基础精神。他借斯蒂纳尔之口,强调“惟有此我,本属自由”,“惟此自性,即造物主”,“意盖谓凡一个人,其思想行为,必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即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