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02101
大小:1.77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5-12
《翻译理论入门(中国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翻译理论入门——中国篇“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同,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礼记•王制》反舌,夷语与中国相反,故曰反舌。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职也。象胥、寄、象、狄鞮、象寄、鞮译、舌人、译、翻、翻译。中国最早译事中国翻译史上的几次高潮一、东汉到北宋时期的佛经翻译二、明末清初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的翻译三、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翻译活动,特别是甲午战争后的西学翻译四、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译活动五、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翻译活动一、东汉到北宋时期的佛经翻译佛教的创立及特点佛经
2、翻译的发展过程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佛教的创立及特点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世界上成熟最早的一神至尊教。教义: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赖一定的条件而存在。2、因果报应是必然的。佛教的传入时期“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身有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魏书•释老志》佛经翻译的发展过程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公元147年-167年)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220-581)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唐代(618-905)达到极盛,北宋(960-1126)时已经衰落,元(1206-1341)以后则是尾声
3、了。安世高:西域安息人,安息国的太子,将王位让与叔叔,出家修道,后到达洛阳,译出许多经纶。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翻译佛经的力量:1、从西方来中国的僧侣。2、西行求法求经的中国僧侣。安世高、支谦、道安、鸠摩罗什、慧远、僧睿、僧祐、彦琮、玄奘、道宣、赞宁。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一)支谦:字恭明,原为月支人。汉献帝(189-200)末年,避乱入吴,深得孙权的赏识。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一)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将炎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胡语,或以义出音,近于质直。仆初嫌其辞不雅。维祗难
4、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当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座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循本旨,不加文饰。《法句经序》《法句经序》在中国译论史上的意义1、首次提出译事之不易。2、反映了早期“质派”的译学观点。3、说明我国译论从一开始便深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一)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二)道安(312—385):又名释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州)人。18岁出家,因其形貌黑丑,初时未受到重视。但由于他的博
5、闻强记,数年后,他的师傅改变态度,让他受具足戒,并准许他出外参学。“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思想。“五失本”(fivedeviations)“三不易”(threedifficulties)五失本,即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二失本也;胡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胡有义记,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五失本也。三不易,即删雅古以适今时,一不易也;以千岁之上微言,传使合百王之下末俗
6、,二不易也;今离千年而以近意量裁,三不易也。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二)“五失本”: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1)经文乃外语,其词序相对汉语来说是颠倒的,汉译时改而遵从汉语语法和汉语词序;(2)经文原文风格质朴,而汉人喜欢文采,为迎合广大汉语读者,对译文进行修饰,变成有文采的篇章;(3)经文原文的论述,往往不厌其烦,尤其是颂文部分,更是反复再三,翻译时被删减;(4)经文在长行之后,另有偈颂复述,内容重复,有时是五百字,有时达一千字,在翻译时也被删去;(5)经文中讲完一事便告一段落,要转述别的事时,又先重复前面的内容,这些重复的话也
7、被删除。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二)“三不易”:有三件事决定了翻译并非易事:(1)“圣人”本是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法的,现在时代不同了,要改古适今,很不容易;(2)“圣人”的智慧本不是凡人所能比得上的,而要把千年前古代圣哲的微言大义传达给后世的浅俗之众,很不容易;(3)释迦牟尼死后,他的大弟子阿难等人出经时尚且反复斟酌,兢兢业业,而今过了近千年,却要平凡人以他们现在的理解来传译原文的意思,更谈何容易。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三)鸠摩罗什(344-413):后秦僧人,汉语名字是“童寿”,祖籍天竺,本人出生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十几岁就便因为精
8、通佛经而出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译经大师。佛经翻译的代表人物(三)天竺国俗,甚重文藻,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尊。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