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79919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宋代医学教育改革及其对当今医学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代医学教育改革及其对当今医学教育的启示【摘要】宋代在三次兴学背景下,医学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呈现出制度化趋势,即教育管理体制的合理化,教材、教具的实用化,课程内容的多层次化,考试及评分制度的标准化,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及注重医学生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化。这种教育体制遵循了医学教学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许多理念沿用至今,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掘。【关键词】宋代c医学教育改革当今启示众所周知,宋代医学人才辈出,医学成就卓著。宋代医学取得丰硕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宋代医学教育的成熟。尤其是宋初的三次兴学,对医学教育进行了系统改革,使得医学教育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其它朝代的新特色
2、。正是这些新特色为近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当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此作一探讨。1教育管理体制的合理化宋代统治者极度重视和提倡医学,先后推行了三次教育改革,使教育管理体制呈现出合理化趋势。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五月诏令:"太医局更不隶太常寺,别置提举一员,判局二员,其判局选知医事者充之。[1]"国家开始设立专门的中央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行政官员设提举(校长)一人,判局(副校长)二人,特别规定判局要由"知医事者为之"。至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太医令裴宗元乞就太医局复置太医学,并依大观已行条例施行。[1]"
3、这次复置后,中央医学制度才正式稳定下来。医学划归国子监管辖,称为"太医学",与太学、武学、律学并立,一直延续到宣和二年(1120年)。这标志着医学教育机构逐渐从政府的医疗机构中分离出来,实行"医教分离"的教育管理模式,单独履行教育职能,纳入国家官学系统并且规定由懂医的人作行政长官。了解宋代教育管理体系的合理之处,由此可推知建立独立的,由专业人士管理的医政体系对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这样的医学教育管理体系既避免了外行指导内行,又能在发生流行病或重大事件时给出明确的指示,及时解决问题。2医学教材、教具的实用化宋代由于印刷术的革新,加上造纸业的进步,医学著作大量增多,为教材的
4、编选打下了基础。庆历六年(1046年)由何希彭等人对《太平圣惠方》进行认真筛选,辑为《圣惠选方》一书,本书作为医学教科书使用数百年之久。仁宗嘉二年(1057年)八月,平章事韩琦上奏皇帝设置"校正医书局"。于是在编修院中设校正医书局,由掌禹锡、林亿等人负责校正编篆古医书的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出版印行了相当一批古代医书,如《素问》、《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等。其中一部分古书被选为医学院校的正规教材。宋代医学教材编辑所用方剂多精巧得体,简明实用,符合临床教学应用的需要,对保证教学质量及普及医药学知识起到积极作用。宋代医学教材的实用性特色很值得出版者的借鉴与思考
5、。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出版者也考虑到教材的编选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医学教材的编选开始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各学校由过去使用统一的卫生部规划教材发展到统编教材、地区协编教材、学校自编教材、改革创新实验教材等各种方式;而且从过去只有较少的高水平教师有编写机会发展为教师们普遍可以参加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不同出版社教材的编写。在针灸学发展史上最具革命性表现的是宋代"铜人"的创制,即把向来写在绢上及纸上的明堂偃侧图像,改为用铜铸的立体铜人像,这便是宋初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的杰作。据《铜人针灸图经》称,铜人铸于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氏"素校禁方,尤工厉石
6、,......定偃侧于人形,正分寸于腧募,......创铸铁人为式"[2]。此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模型,它与成年男子体形相等,躯壳可拆卸,内藏脏器,外刻穴位,浑然全身。铜人体表刻穴657个,可以按穴论病,考试医生时,铜人体表用蜡封,体内灌水(一说汞),针刺时"中穴则针入而汞出,稍差则针不可入矣"[3]。这可以说是古代精密的医学模型,也是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大创举。至今这种形象化教学手段不仅被针灸教学所采用,而且还推广到其他科目,如解剖学中模具、标本的使用以及当今社会中出现的电脑集成图像等。由此可见,先辈们的智慧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医学课程内容的多层次化崇宁时期
7、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要求各科学生具备广博的基本知识。太医学开设三个医学专业:方脉科、针科、疡科,并兼通其它有关学科。同时太医局在京城郊外建有药园,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认识真药。另外太医学的学生还重视儒家经典的学习,从而提高医学生的道德修养。其课程设置呈现出多层次化。崇宁时期医学分科及学习内容[4](略)众所周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是学校的宗旨,而学校中专业及课程的设置则是文化传统的延续,适应社会的需要。当今学校应传承历史,把课程设置当作学术问题,更好地调整目前学校中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以推动现代医学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