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54024
大小:5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4
《细读文本 彰显言语的魅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读文本彰显言语的魅力什么是文本细读,吕叔湘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南帆先生说:“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夏丏尊说:“文本细读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王嵩舟说:“慢慢走,欣赏啊!”细读文本是教师提高语文素养,学生习得语言文字,培养语感能力,获得情感熏陶的重要途径就,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探究主旨,细读文本。语文教材以单元组合,每个单元的文章,都在一个大主题的统摄之下,有关于自然的,有关于家庭的,有关于爱心的,即便有统一的主题统摄,其文本倾向也是有区别的,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则不容易分辨。比如,第五册第八单元都是体现关爱,赞扬爱心的文章,《可贵的沉默
2、》表现的是同学之爱,《给予树》体现的是一个小女孩对他人的关爱。文章的主旨学生不难读懂,但《七颗钻石》这一课猛一看和《给予树》有类似之处,很容易简单地处理为赞扬一个小女孩的善良和爱心。细读文本,我们就会发现,文中表现的爱是多方面的,为母亲找水这是对亲人的爱,把水给小狗喝这是对动物的爱,母亲把水让给孩子这是慈母的爱,把水让给过路人,这是对他人的爱。它正是大文豪托尔斯泰所倡导的“博爱”。课堂上能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思想,无疑才是对文本的精确把握。二、品词析句,细读文本。语文的魅力就在于言语的魅力。一字一句总关情,一言一语是心声。品读词句赏析语言当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孔子拜师》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是
3、教学的重点,细读文本,我们首先会聚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从这两个词语的字面意义上,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孔子在野外就餐和住宿,白天昼夜不停地走,拿孔子的旅途和我们现在的旅游相比,孔子的艰难可想而知。那么,他都会遇到哪些艰难的情况呢?再读进去,这两个词语就变成一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们追随孔子行走在千山王水之间,仿佛看到他正在晨星闪烁的黎明艰难的前行,仿佛看到他在赤日炎炎的正午艰难迈步,仿佛看到他在夜幕降临的时刻依然依然摸索前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在一幅幅画面中变得丰满起来。它怎能不印在孩子的脑海,永驻学生读心里?孔子不怕吃苦,执着求学的品格也愈来愈清晰。三、用好插图,
4、细读文本。12翻开我们的课本一幅幅色彩鲜明,惟妙惟肖。插图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用好它将有助于学生感悟文本,发展语言。还是《孔子拜师》一课,课文中有一副插图,描绘的是孔子在洛阳城外拜见老师的情景。这幅图猛一看,形象鲜明,体现了孔子的礼貌和老子的谦和。但仔细对照课文想一想就会发现问题。课文中写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但插图中的孔子身着艳服,除了鞋底上有两个小洞,似乎并没有更多风尘仆仆的景象。但孔子此时的外貌神态,正是理解风尘仆仆一词的关键。如果舍弃了这幅插图资源必将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于是,我就根据插图让学生再造形象。假如让你描绘一下此时的孔子,他会是一副什么样
5、子呢?学生七嘴八舌的展开了议论。有的说:“他的头发乱蓬蓬的,布满了灰尘。”有的说:“他的衣服都烂了。”有的说:“他的眼圈嘿嘿的,胡子长长的”就这样通过插图激发想象,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词语。四、研究形式,细读文本。这里的形式包括文本的结构,写作的顺序,表达的方法,标点的使用等等。研究言语的形式是帮助学生掌握文本格式,学习习作方法的途径。比如,倒叙的手法在高年级出现较多。但这一写作方法在中年级的课文中已有所铺垫。《燕子专列》一课,记叙了瑞士人民奋不顾身救助冻僵的燕子一事。但课文没有直接从燕子的遭遇写起,而是把燕子获救以后,被列车运送的一幕列为开头。不正是作者要设置悬念,引起思考吗?这就是倒叙
6、的作用。还有文章的标点它不但标示着语气,语调。也承载着情感蕴藏着丰富的内涵。《陶罐和铁罐》一课中,第三自然段写到:“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再说什么,细想可能有这样几种可能,一是陶罐可能从友谊出发规劝铁罐互相尊重。二是陶罐可能想让铁罐看到自身也有缺点。三是陶罐本身也有铁罐比不上的优点。但这些话都被铁罐的恼怒打断了。抓住这处省略号让学生置换角色,想想你会对铁罐继续说些什么?无疑会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探究文本的主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细读文本还要从单元导读
7、,文章课题,作者背景,泡泡问题,课后作业等发面着手。不管怎样的细读,首先需要老师的眼睛先入为主,反复阅读,体味涵咏,才是最有效的。是啊,细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又如王老师说的:“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远,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远。因此,从这个意义说,细读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可贵的沉默》主要讲了课堂上,老师了解到所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