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预防

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预防

ID:37402894

大小:597.10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5-12

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预防_第1页
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预防_第2页
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预防_第3页
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预防_第4页
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预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预防肿瘤流行病学肿瘤预防参考资料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目的调查发病情况和分布规律寻找病因及发病条件采取措施预防Epidemiology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对象——人群研究方法描述性descriptivestudies分析性analyticalstudies生存分析survivalstudies㈠描述性研究肿瘤发病频率相关性研究㈠描述性研究——发病频率地理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构成比肿瘤登记死亡回顾肿瘤普查病理资料㈠描述性研究——发病频率发病率incidenceratemor

2、bidityrate某年该肿瘤新出现病例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万)㈠描述性研究——发病频率死亡率mortalityrate某年该肿瘤死亡人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万)㈠描述性研究——发病频率患病率provelencerate调查期间病例总数(新+旧)=——————————————调查期内人口数(/10万)㈠描述性研究——发病频率构成比㈠描述性研究——发病频率地理分布时间分布年龄分布㈠描述性研究——发病频率胃癌肝癌食管癌㈠描述性研究——发

3、病频率肺癌乳腺癌膀胱癌肠癌鼻咽癌年份发病率㈠描述性研究——发病频率肺癌胃癌鼻咽癌宫颈癌㈠描述性研究——发病频率持续上升如:食管癌、胃癌、肺癌年龄发病率升-降如:宫颈癌升-平如:肝癌老-平如:鼻咽癌㈠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肿瘤发病(死亡)率暴露可疑致癌因素选择地区监测和积累资料多因素相关研究,要注意暴露因素、暴露时间、资料可靠相关程度㈡分析性研究人群个人经历特征与肿瘤关系分为回顾性(病例——对照)(果→因)前瞻性(因→果)㈡分析性研究——回顾性病例选择符合标准来自同一地区和时段活人对照选择酷似病例

4、组,有可比性(年龄、职业、性别、住处等)有一定数量,≥病例组㈡分析性研究——前瞻性选择人群暴露某因素有/无某种生活习惯患过某种病,等㈡分析性研究——前瞻性随访若干年暴露因素有肿瘤无肿瘤合计+ABA+B-CDC+D合计A+CB+D且P<0.05成立ACA+BC+D如——>——㈡分析性研究——前瞻性RR=————————————=——————具某种因素的人群发病率不具某种因素的人群发病率A/(A+B)C/(C+D)Relativerisk注意:两组数量、配对控制混杂因素㈡分析性研究——干预性根据病因假

5、说干预措施选定人群发病率改变追踪观察㈡分析性研究——干预性效果指数=————————————保护率(×100%)=—————————————对照组发病率或绝对数实验组发病率或绝对数对照组发病率-实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㈡分析性研究——干预性注意病因假设可信对照组易感性,暴露有可比性干预措施执行有保证,效果确定随访时间长5~10~10+年㈢生存分析概念生存概率该时段结束时存活可能性生存函数病人经历t个单位时段后仍存活的可能性研究方法参数法非参数法半参数模型比例危险率回归模型(Cox)鼻咽癌流行病学特

6、点明显的地区聚集性种族易感性发病稳定性家族聚集现象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部分国家和地区NPC发病率(1/105)拉丁美洲、南美洲0.6~0.90.3~0.4加拿大0.6~1.20.2~0.5美国加州中国人19.16.4黑人1.10.3白人0.70.3美国夏威夷中国人10.35.1当地人4.41.6欧洲0.1~0.60.1~0.3日本0.1~0.40.0~0.1新加坡中国人18.77.1马来亚人4.80.6印度人0.90.0国家、地区男女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各省市NPC调整死亡率(1/105)全国3.40

7、1.77广东12.465.00广西8.543.54福建6.052.87湖南5.553.02江西4.211.97省、市、区男女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中山市NPC发病率发病率(1/105)年代708090102030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四会NPC发病率发病率(1/105)年龄10408010201001男女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家族聚集现象代人NPC其它癌349131395046342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概念流行病学研究中各种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分子和生化水平上确定致癌内外因素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生物标记方法(细胞、生化

8、分子上的异常改变并可测量)将分子生物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结合,客观、敏感、准确、定量反映体内暴露剂量,揭示所引起的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的改变即癌症发生机制肿瘤预防Cancerprevention概念病因预防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易感者㈠肿瘤预防概念——三级预防一级——病因学预防消除、避免致癌因素干预致癌物质代谢抑制致癌物与细胞DNA结合㈠肿瘤预防概念——三级预防二级——发病学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㈠肿瘤预防概念——三级预防三级防止复发减少并发症防止致残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减痛㈡肿瘤病因预防肿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