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优秀作业-大椿组 参考

第六次优秀作业-大椿组 参考

ID:37401913

大小:34.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3

第六次优秀作业-大椿组 参考_第1页
第六次优秀作业-大椿组 参考_第2页
第六次优秀作业-大椿组 参考_第3页
第六次优秀作业-大椿组 参考_第4页
第六次优秀作业-大椿组 参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次优秀作业-大椿组 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觅游·论述答题纸姓名:Louise班级:热点论述班编号:R105题目请结合实例谈一谈新媒介环境下的“媒介审判”问题我国学者魏永征认为,“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媒介审判”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新闻界对此看法为:媒介审判是媒体角色的越位或错位,这种情形往往和新闻炒作有关,形成的舆论和氛围会影响司法公正地进行审判。新媒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在新媒介环境下,“媒

2、介审判”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本段对新媒介的概念解释可以合并在第一段,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引入话题。比如新媒体环境呈现xxxxx特征,在此背景下,媒介审判出现了新的特征。如果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出现有点僵硬。1.新媒介环境赋予“媒介审判”新的定义由于网络等新媒介的可接近性与低门槛性,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此,现在的“媒介审判”有时带有“公众审判”或“舆论审判”的意思。以“药家鑫事件”为例,媒介报道引发了广泛的公众舆论,庭审辩护中,药家鑫律师试图把其杀人行为归入法官可能酌情从轻处罚的杀人类型,称药是一念之差,属于“激情杀人”。而

3、在网络上,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对药家鑫作出诸如“一看就是罪该万死的人”、“药家鑫的名字就是杀人犯”等激愤言论,这些充满所谓“正义发声”的暴戾言语赢得网友热捧,而网友出于“同理心”,认为药应该判处死刑。这就导致了网络暴力或者媒介暴力。2.新媒介环境下“媒介审判”的随意性更严重。由于司法机制不完善,而受众文化水平不等,有的受众法律意识淡薄,主观情感代替了理性监督,因此,一些网民不重视证据,而习惯于根据发帖人的一面之词对“被举报者”进行“有罪推定”。2011年4月份,原告代理人张显微博披露,“药家鑫生活奢华”,“药父身居我军军械采购要职,利益纠葛颇

4、多”,“望中央军委彻查此人经济问题,肃清军械采购环节蛀虫”等。后证实,这些描述都是虚假信息,而张显解释说,他出于好奇心,将这些消息复制粘贴到自己的微博,“对于是否属实,作为一个公民无权调查别人的隐私”。这是“媒介审判”走向网络诽谤误区的典型。3.新媒介环境下“媒介审判”主体多元化,参与性强。传统媒体的媒介审判并不能充分吸收公众意见,很大程度上是媒体人员在设置审判,而新媒体环境下广大网民能通过各种方式加入到媒介审判中来,如参与网络媒体的投票和调8查,发微博,写博客,论坛发帖等。药家鑫事件中,网上甚至还出现“如果你是法官,你怎么判决?”的投票,

5、选项中“死刑”一项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其他选项。这种舆论会不可避免地对审理过程造成干扰。新媒介环境下,“媒介审判”现象不减反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司法方面,机制的不完善,没有具体的制止措施没有对谁的行为的制止措施?媒体还是公众?注意表达的严谨和完整。,对于网络上声讨药家鑫并诅咒谩骂他的行为没有具体制止的措施,而为了“尊重民意”,审判过程中甚至选择性忽视当事人“主动自首”等可以酌情减轻刑罚的情况,有失公正;2.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缺乏平衡报道,媒体过于重视药家鑫杀人事件的表象,设置了报道议程,对其加大报道力度,从而引起受众广泛关注

6、,引发“一边倒”的舆论,甚至引发网络暴力;3.受众情绪化,法律意识淡薄,主观情感代替理性监督。“药家鑫杀人”事件一经报道,由于契合其同情受害者、鄙视憎恶施事者、宣泄情绪等心理,受众普遍关注的是药家鑫如何残忍杀害受害者以及肇事逃逸,甚至扒出其“官二代”身份,给其贴上标签,借助新媒体,发泄自己对于药家鑫的不满,对其攻击咒骂,形成一种“愤恨”舆论场。这种舆论对司法审判过程有一定影响,会“倒逼”司法部门作出某种“符合民意”的裁判,影响司法公正和独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

7、斜,有悖于法治精神。对于其产生的原因及应该怎样抑制这种现象的出现,值得各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作者在前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审判的新的特征解释的很到位,标红部分都是精彩论述,且案例和理论结合紧密,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且能充分证明自己的论点,也能用恰当的语言来介绍案例,这点非常好。后半部分从媒体、司法和受众三方面的原因解读,非常好,有逻辑性。提一个建议,既然作者都在使用一个案例,那么可以在开头部分说明以XX案为例对XX进行分析,使得文章呈现出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这是论文写作中的一种常见方法。结尾部分简单勾勒媒介审判的危害所在,很好。得分项(满分

8、50分=立意10分+内容20分+案例10分+援引5分+卷面5分)立意919案例9援引35扣分项8最终得分45文字点评文末阅评人大椿1、提交邮箱:meetyoukycc@163.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