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乐府传声

徐大椿:乐府传声

ID:43275943

大小:4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9

徐大椿:乐府传声_第1页
徐大椿:乐府传声_第2页
徐大椿:乐府传声_第3页
徐大椿:乐府传声_第4页
徐大椿:乐府传声_第5页
资源描述:

《徐大椿:乐府传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档《乐府传声》序[清]徐大椿序  乐之成,其大端有七:一曰定律吕,二曰造歌诗,三曰定典礼,四曰辨八音,五曰分宫调,六曰正字音,七曰审口法。七者不备不能成乐。何谓定律吕?考黄钟大吕之本,穷宫商徴羽之变是也。何谓歌诗?上极雅颂,下至谣谚与凡词曲有韵之文皆是也。何谓典礼?郊天祭地,宴饗赠答,房中军中之所宜用是也。何谓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古今乐器是也。何谓字音?一字有一字之正音,不可杂以土音;又北曲有北曲之音,南曲有南曲之音是也。何谓口法?每唱一字,则必有出声、转声、收声,及承上接下诸法是也。七者不尽通,不得名专精之士。然七音之学,非一人所能兼,则亦有可分习者。律吕歌诗典礼,此

2、学士大夫之事也。其八音之器,各精一技,此乐工之事也。惟宫调、字音、口法,则唱曲者不可不知。然宫调大端难越,即有失传,而一为更换,即能循板归腔,至字音亦一改即能正其读,惟口法则字句各别,长唱有长唱之法,短唱有短唱之法,在此调为一法,在彼调又为一法,接此字一法,接彼字又一法,千变万殊,此非若律吕歌诗典礼之可以书传,八音之可以谱定,宫调之可以类分,字音之可以反切别,全在发声吐字之际,理融神悟,口到音随。顾昔人之声已去,谁得而闻之?即一堂相对,旋唱而声旋息,欲追其以往之声而已不复在耳矣。此口法之所以日变而日亡也。上古之口法,三代不传;三代之口法,汉魏六朝不传;汉魏六朝之口法,唐宋不传;唐宋之

3、口法,元明不传。若今日之南北曲,皆元明之旧,而其口法亦屡变。南曲之变,变为昆腔,去古浸远,自成一家。其法盛行,故腔调尚不甚失,但其立法之初,靡慢模糊,听者不能辨其为何语,此曲之最违古法者。至北曲则自南曲甚行之后,不甚讲习,即有唱者,又即以南曲声口唱之,遂使宫调不分,阴阳无别,去上不清,全失元人本意。又数十年来,学士大夫全不究心,将来不知何所底止,嗟夫!乐之道久已丧失,犹存一线于唱曲当中,而又日即消亡,余用悯焉,爰作传声法若干篇,借北曲以立论,从其近也;而南曲之口法,亦不外是焉。古人作乐,皆以人声为本,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人声不可辨,虽律吕何以和之?故人声存而乐之

4、本自不没于天下。传声者,所以传人声也,其事若微而可缓,然古之帝王圣哲,所以象功昭德,陶情养性之本,实不外是。此学问之大端,而盛世之所必讲者也。乾隆甲子秋八月既望吴江徐大椿书于洄溪草堂源流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  曲之变,上古不可考。自唐虞之赓歌击壤以降,凡朝廷草野之间,其歌诗谣谚不可胜穷,兹不尽述。若今日之声存而可考者,南曲北曲二端而已。北曲之始,金之董解元《西厢记》,元之马致远《岳阳楼》之类。南曲之传,如元人高则诚《琵琶记》,施君美《拜月亭》之类。宫调既殊,排场亦异,然当时之唱法,非今日之唱法也。北曲如董之《西厢记》,仅可以入弦索,而不可以协箫管。其曲以顿挫节奏胜,词疾而板促。至王实

5、甫之《西厢记》,及元人诸杂剧,方可协之箫管,近世之所宗者是也。若北曲之西腔、高腔、梆子、乱弹等腔,乃其别派,不在北曲之列。南曲之异,则有海盐、义乌、弋阳、四平、乐平、太平等腔。至明之中叶,昆腔盛行,至今守之不失。其偶唱北曲一二调,亦改为昆腔之北曲,非当时之北曲矣。此乃风气自然之变,不可勉强者也。如必字字句句,皆求同于古人,一则莫可考究,二则难于传授,况古人之声,已不可追,自吾作之,安知不有杜撰不合调之处?即使自成一家,亦仍非真古调也。故风气之递变,相仍无害,但不可依样葫芦,尽失声音之本,并失后来改调者之意,则流荡不知所穷矣。故可变者,腔板也,不可变者,口法与宫调也。苟口法宫调得其真,

6、虽今乐犹古乐也。盖天地之元声,未尝一日息于天下,《记》云:斯须去身。人生而有此形,即有此声,亦即有此履中蹈和之具,但无人以发之,则汩没而不能自振。后世之所以治不遵古者,乐先亡也。乐之亡,先王之教失也。我谓欲求乐之本者,先从人声始。元曲家门  元曲为曲之一变,自元以前,歌已有南北之分,其法不传,而声调大略亦可想见。至元则分宫别调,独成一家,清浊阴阳,以别其声,长短徐疾,以定其节,宏细幽显,以分其调。其体例如出一手,其音节如出一口,虽文之高下各殊,而音调无有不合者,歌法至此而大备,亦至此而尽显。能审其节,随口歌之,无不合格调,可播管弦者,今人特不知深思耳。若其体则全与诗词各别,取直而不取

7、曲,取俚而不取文,取显而不取隐,盖此乃述古人之言语,使愚夫愚妇共见共闻,非文人学士自吟自咏之作也。若必铺叙故事,点染词华,何不竟作诗文,而立此体耶?譬之朝服游山,艳妆玩月,不但不雅,反伤俗矣。但直必有至味,俚必有实情显必有深意,随听者之智愚高下,而各与其所能知,斯为至境。又必观其所演何事,如演朝廷文墨之辈,则词语仍不妨稍近藻绘,乃不失口气;若演街巷村野之事,则铺述竟作方言可也。总之,因人而施,口吻极似,正所谓本色之至也。此元人作曲之家门也。知此,则元曲用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