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90811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明借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默写下列词语:周瑜、嫉妒、都督、监造、擂鼓、轻举妄动、神机妙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领悟孔明的神机妙算。(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4)领悟孔明的神机妙算,并能用自己的话对课文中的人物做出评价。2.过程与方法:从题目如手,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然后自主读书,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孔明的神机妙算和广阔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领悟孔明借箭成
2、功的原因,正确评价课文中的人物。2.在充分阅读、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课文中周瑜的话概括出孔明的特点,弄清孔明做了些什么以及这样做的原因,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特点。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谁来说一说?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想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吗?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书籍,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我们通过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大家就会明白了。2.幻灯出示:《孔明借箭》的有关资料。《孔明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
3、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孔明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孔明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孔明借箭》3.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2.交流初读感受。3.检查生字
4、词(1)幻灯出示生字:注意“忌勿妄”的字形;“寨翎”的字音。(2)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孔明比自己强而忌恨他。迟延:拖延、耽搁。才干:办事的能力。委托:请别人代办。调度:调动、安排。惩罚:严厉地处罚。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三、再读课文,深入感知。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了孔明、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孔明向曹操借箭。)2.理清脉络,讨论分段。(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2)讨论
5、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孔明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孔明,孔明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想进一步陷害孔明,孔明不要造箭的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第三段(6—9自然段)孔明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孔明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三、再细读课文,把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读出精彩来,明白吗?四、教师点拨,引导品读。1.学习第一段。(1)指读第一段,前后位讨论这段写的是什么?(写周瑜妒忌孔
6、明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2)孔明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孔明是一般的妒忌吗?哪些词语可说明?画出来。(“妒忌”)指导朗读稍重些。(3)默读第一段,幻灯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样“请”孔明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孔明不要推却,接着又以时间故意刁难,最后当孔明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时叫孔明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孔明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他。)(4)讨论、交流,幻灯出示:“孔明说:‘愿立军令状:三日办不好,甘当重罚。’”孔明
7、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孔明已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5)分角色朗读第一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2.教师总结,学生质疑。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不仅对《孔明借箭》的起因有了了解,而且对于孔明,周瑜的性格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节课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孔明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
8、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学生:(齐读)“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