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74849
大小:37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3
《专题五中外重大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F7专题五中外重大改革学案专题概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上,不同的国家改革异彩纷呈,境遇迥然。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这两国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巩固统治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运动,如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改革如果不适合本国国情,就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和解体,如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总之,
2、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落后哪里就离不开改革!知识体系知识梳理 一、古代重要的改革(一)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国国君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2.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赋税;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3.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事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措施:①迁都洛阳;②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2.作用: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
3、融合。(三)雅典的民主改革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伯利克里进行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四)查理.马特改革82012年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F7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奠定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五)日本大化改新1.时间:七世纪中期。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变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作用: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二、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一)中国189
4、8年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1.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2.时间:1898年。3.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4.结果:变法触动顽固派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5.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二)俄国1861年改革(又名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农奴制改革)1.原因: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
5、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2.时间:1861年。3.内容: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在解放时有偿获得一块份地。4.意义: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5.局限性: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三)日本1968年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3.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意义: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
6、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5.局限性: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四)美国罗斯福新政1.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2.开始时间:1933年。3.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4.中心措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国家以工业实行调整。重要措施:兴建公共工程。5.效果和影响:美国经济回升,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一)苏俄新经济政
7、策1.背景: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82012年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F72.时间: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苏联改革:1.1954年至1964年期间,赫鲁晓夫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2.19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