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现状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现状

ID:37342884

大小:224.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2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现状_第1页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现状_第2页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现状_第3页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现状_第4页
资源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医学综述2009年2月第15卷第3期MedicalRecapitulate,Feb2009,Vol.15,No.3·401·临床医学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现状缪薇(综述),朱榆红(审校)(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昆明650101)中图分类号:R54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2084(2009)032401204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共同基础,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的不断深入,发现AS斑块炎症、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核心机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破损中不仅含有脂质,还有大量是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的主要

2、发病机制。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斑块的稳定性,采用有的炎性细胞。吸烟、高血压、效治疗手段,真正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研究热点。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他汀类药物;抗氧化剂脂质紊乱、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高尿酸等有害刺激引ResearchofPathogenesisandMedicineInterventiononAtherosclerosisMIAOWei,ZHUYu2hong.(DepartmentofNeurology,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KunmingMedicalCollege,Kunming65

3、0101,起白细胞和内皮细胞持续性China)释放可溶性黏附分子以及各Abstract:Atherosclerosisisthecommongroundofcardiovascular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Itisanimportantcauseofmorbidityandmortalityinpatients.Inflammationandoxidativestressplayacentralrolein种细胞因子,促使单核细胞atheroscleroticprogression.Themajorpathogenesisofischemicstrokean

4、dmyocardialinfarctionistheruptureoftheunstableplaque.Sotheresearchfocusistopreventandinhibitatheroscleroticprocessbystudyingthe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聚集pathogenesisofatherosclerosisandthestabilityofunstableplaque.的趋化因子进一步导致单核Keywords:Atherosclerosis;Plaquestability;Statins;Antioxidants细胞迁移到内皮下,转变为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性疾

5、病和卒中,是目巨噬细胞,吞噬组织内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形成泡[1][3,4]前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主要致死性疾病。其发沫细胞,从而启动了脂纹的形成。各种炎性细胞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心肌及其产物参与了AS的始动和进展过程。梗死和缺血性卒中是致命的临床转归。动脉粥样硬氧化应激被认为是AS的重要发病机制。氧化化(artery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应激和抗氧化防御失衡导致机体活性氧簇紊乱、产共同基础,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导致缺血和损伤,生过多,从而导致机体病理损伤。活性氧簇是血管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炎症、氧壁细胞有氧呼吸时由不同

6、的酶催化而产生,包括由化应激被认为是AS的核心发病机制,参与了AS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脂氧酶、发生到发展以及恶化的所有过程。AS不稳定斑块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等作用下产生包括超氧阴离突然破损、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等是心肌梗死和缺子、过氧化氢、过氧亚硝酸根离子等在内的活性氧簇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因此,研究AS的发病机成分,活性氧簇具有双重功效,正常生理浓度下,可制及斑块的稳定性,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有着以作为信号分子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细胞生长,适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针对目前AS应反应。当浓度较高时,可以导致细胞损伤和死[5]在发病机制、斑块稳定性评估

7、、有效干预药物的研究亡。AS时活性氧簇含量增多,内皮细胞损伤后诱现状进行阐述。导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单核细胞和淋巴细1AS的发病机制胞被激活、聚集,进一步迁移到内皮下,单核细胞转AS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已知AS的危险化为巨噬细胞,产生更多的活性氧簇,由自由基介导因素有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氧化修[2]液黏滞度升高等。近年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