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

ID:37258208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_第1页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_第2页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_第3页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_第4页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年度山西中语会参评论文“新课标”下关于诗歌教学的一点思考临汾三中段卫平2016.4.6“新课标”下关于诗歌教学的一点思考临汾三中段卫平文章摘要: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意识到,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把“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本文将“诗歌教学”作为开启语文世界的一扇小窗,通过讲述笔者诗歌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如“诵读玩味”“营造氛围”“共情共鸣”“激发想象”“文化思考”等,力求达到以上目的,以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与最高宗旨。关键词:新课标诗歌教学情感想象语文素养正文:新

2、课标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和最高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这实际上告诉我们,语文教育应确立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一种终极关怀。它理应体现最美的人性、最丰富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笔者仅以诗歌教学为例来进行阐述。诗歌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以凝炼的语言、含蓄的思想情感、深邃的意境感动读者。而诗歌欣赏则是一种积极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除了美学价值以外,还可以用来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教师为了讲出诗歌之内在神韵,往往费尽力气,从

3、语言、语法、修辞各方面条分缕析,繁琐细致的考证,结果学生感觉是:“不讲我尚觉有味,一听反兴味索然。理性知识备觉枯燥,美的感受一去无踪。”这,正是诗歌教学的一大误区:只重理性分析,忽视感性体味。而这种解构与重构,榨干和冰释了语言浓烈的人情、人性,使一首好诗成为了一堆堆僵死、冰冷的语码。6须知,一首诗本身便是一个世界,其中有诗人的感情律动,有诗人的肺腑之言,是诗人的心曲。如果只停留在断章取义的分析,简单纯粹的中心概括上,那么无论教师怎样精讲,学生也不可能产生情感共鸣。学习鉴赏诗歌就要激发学生情感,开掘诗歌意境,使学生身入其境,心品其味,这样才能使“死读书”变成“活读书”,才能真正享受“沉浸

4、醲郁,含英咀华”的审美愉悦。意境,是我国抒情文学,尤其是我国古典诗词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在我国文论中源远流长。“意”,即诗人主体的感受、情感和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境”,即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和精神本质,所以,诗的意境,便是以情感为基点、为主导,情理形神多层次交融谐调统一的人生图景,是一个和谐广阔的情感活动的艺术空间。《诗品》作者司空图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是揭示了意境含蓄蕴藉和发人想象的美学特征。那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发掘意境,使学生得到审美感受、体会到诗歌独特的神韵呢?根据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一、

5、诵读玩味:诗歌是最宜于朗读的文学作品。因为从其语言直观层次来看,它具有韵律之美和高度凝练的特点,极富音乐美。因而诗歌诵读时必须充分运用语音,突出这种音乐美。这不是追求形式,通过科学而富于情感的诵读,能更好的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增强作品感染力。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又言:“读得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可见诵读对人本身所起的作用在潜移默化间,久显其力。诵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有些教师仅将它作为记忆的手段。诵读,是诗歌抒情言志的重要手段。诵读诗歌,要求学生培养扎实的普通话朗读基本功,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语言这种物质外壳体现诗歌的内在美,即将诗歌中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

6、、传统美德乃至或激越或深沉或哀婉的情感种种,只有如此,无论读者还是听者,才能对诗歌本身有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如我们在教著名女诗人舒婷的名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课时便可以把激发学生情感作为着眼点,紧抓住一个“情”字,用声情并茂的诵读和作者、和学生一起,以儿女的身份向祖国倾诉情怀,由悲哀、低沉,纠结着悲怆、忧伤、炽热、追求等多种复杂而凝重的感情,转向欣喜、高昂,真切的再现那种激动不已、起伏翻涌的情绪,在节奏的跃动中体会对祖国的拳拳深情。二、营造氛围:6一首诗,是诗人的心灵对于印象的反映,是生命的律动,情思幽远。要想进入这个世界,先须营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具备一定的角色意

7、识,这样才能谈得上读者与诗歌、与作者的交流,才能使学生形成情感的自由驰骋和心灵的顿悟。氛围的营造可借助多媒体,如音乐。教授《雨霖铃》时,可让学生聆听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的《阳关三叠》,听的同时,学生可低吟本诗,也可闭目遐想,于是随着中国古典音乐特有的节奏韵味,学生脑中的画面逐渐清晰:冷落清秋节,冰冷渭水畔,骤雨初晴,凄凉冷峭的傍晚,凄切残弱的蝉声,还有满腹离愁把酒相视、依依不舍却无语凝噎的一对情人……无须精细的讲解分析,学生对其中的情感神韵便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