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53359
大小: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浅析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论文类别:中学历史浅析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黄少辉电话:13647630539重庆市江津区江津中学摘要:新课程改革追求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庆市新课程改革将近4年,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少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史学观念滞后、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主体作用过去的教学,偏重于教师主导,漠视或淡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现在,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已全面铺开,如火如荼,面对新课改,我们应该怎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呢?叶圣陶曾说“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2]在新课程改革4年来,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简介如下:分为课前、上课和课后三个基本阶段。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重点、发现疑点、较好地与教师教学相配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要使
3、预习取得较好的效果,6必须要设计好预习提纲,没有预习提纲,预习就容易落空。但预习提纲设计不好,对预习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若太简单学生没有思考余地,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我的基本做法是:(一)、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归纳出预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列出书面预习提纲,作为上课评议的依据。(二)、教师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在导学案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加深重难点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三)、要求学生预习中对新知识不理解的地方要学生做好记号,通过上课认真听讲来解决;对有异议的内容做好眉批,上课发言时提出来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四)、根据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布置
4、讨论题和辩论题,要求学生构思答题思路和要点。通过以上具体要求,预习目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跑马观花,增强了预习的实效。二、课堂学习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场所。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是否充分,直接关系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要以情感为纽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新课程的课堂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成为挤压与消磨学生个性的场所,老师应学会发现和欣赏学生的缺点,选择其带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部分,成为学生的个性,并充分的呵护与培养。”[3]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
5、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独到的见解,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多进行赏识教育。教学过程中,除教师精讲外,我采取以下办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评议预习提纲6评议预习提纲分为两步:第一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后,请学生展示预习提纲,并阐述自己如此概括的理由。由于学生在能力和理解水平上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允许不同观点的争辩。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发言给予评价。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主要问题的数量,抽相应数量的学生将各个问题的分析提纲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对各个分析提纲发表自己见解。结合课本内容,修改完善不足的,肯
6、定列得好的。整个评议提纲的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同时学生在比较鉴别之中提高了自身的分辨力,加深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不易遗忘。(二)、开展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较好地开展它,对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现行新教材增加了“学习思考”、“史学争鸣”等栏目,既提供了讨论素材又使讨论围绕所学知识来进行,有明确的针对性。课堂讨论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开展各种争论、答辩、质疑等,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应给予表扬,对一些典型思路要给予正确评价,要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提
7、高其思维能力。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全班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参与,既可以开展同桌间的,又可以开展前后排的,或小组间的讨论,还可以选择一个辩题,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在课堂上进行对抗性的辩论。任何一个同学都可以出场维护本方观点,反驳对方论点。尽管没有辩论比赛规范,但参与者更为广泛,就普遍提高学生能力而言更具实用性。在讨论中,教师要有意识避免只是优生介入,差生旁观的现象。对于部分不爱发言或少发言的学生,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