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案例:有余数的除法 (2)

数学案例:有余数的除法 (2)

ID:37246994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数学案例:有余数的除法 (2)_第1页
数学案例:有余数的除法 (2)_第2页
数学案例:有余数的除法 (2)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案例:有余数的除法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数学课堂更有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坦头中心校徐卫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案例描述】(一)复习铺垫1、用竖式计算24÷4=14÷7=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5×()<113×()<227×()<43()×5<38()×4<37(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呢?为了使同学们在学校度过一个美好而有意义的节日,学校要庆祝国庆节,于是要搬一些花来布置会场。大

2、家看搬来几盆花?2、师: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你会列式计算吗?3、现在又搬来了8盆,一共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1)课件演示摆的过程,让学生说说摆出的结果。(指名说---同桌互说)(2)课件点击画面:这3个不够再分,就是多余的。我们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余数。板书——(在3下面写上“余数”)(3)你会列式计算吗?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的呢?生:用除法,师板书23÷5=4(组)余3(盆)师:这个除法算式和我们刚才分分的算式不一样,刚才没有多余的,正好分完,这时候多出了3盆,我们就把这个3给它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就叫做余数。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3、新的内容,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4)师: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能用竖式计算23÷5吗?(指名尝试板)(5)认识有余数除法竖式里各部分的名称。4、如果这23盆花,每组摆4盆,可以摆几组呢?3(1)分小组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2)汇报摆的结果。(3)你能列竖式计算吗?(4)说说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三)尝试应用,巩固练习1、用竖式计算13÷3=47÷6=2、挑战自我(1)我会用(课件出现21个面包的画面)师叙述,面包师傅做了21个面包,第一种装法:把4个装一袋;第二种装法:把5个装一袋;第三种装法:把6个装一袋。请你选择一种装法,算一算,这些面包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学生练习后指

4、名汇报结果)(2)有11盆花,如果3盆一堆,最多可以放几堆,还剩几盆?如果5盆一堆,最多可以放几堆,还剩几盆?6盆一堆呢?选择一种摆法算一算。(四)拓展提高1、星星里面可能是几?()÷5=()……()÷5=()……2、你能说几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吗?(写在本子上,同桌互说)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这个算式去计算?3、智力风暴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第19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第27面、第29面呢?(五)总结全课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积极,,收获真的不小啊,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3【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建

5、构过程。强调数学的“数学味”,使孩子们在认知的冲突、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等思维能力。第一,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使情境具有“数学味”课的开始,以“学校要庆祝国庆节,要搬一些花来布置会场作为一个教学的情境”,先出现“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这样能在一上课就使孩子们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孩子们迅速调动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认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同时,又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还可以使一部分已经有所认识的孩子在上课开始就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今后能更

6、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数学。这样的教学情境能使孩子们在上课开始就体会到数学课的“数学味”。  第二,注重为孩子们创设一些安静的思考的环境本节课,我努力为每位孩子提供思考的空间,在孩子们认识了有余数除法后,我又提出“如果这23盆花,每组摆4盆,可以摆几组呢?”然后让学生分小组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再分小组汇报摆的结果。孩子们在观察思考中有了自己的发现,在安静倾听中分享了别人的学习成果,在默默感悟中体验了算法最优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功,而孩子们的观察、概括、分析等能力也在课堂的这一片“静土”中得到了孕育、发芽、成长。第三、构建生活的数学学习原型,使“生活味”为“

7、数学味”服务强调数学的“数学味”并非要否定数学的“生活味”,而是要把“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地结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为了有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我们必须为他们构建生活原型。在课堂中,当孩子们说出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之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算式的意义,教师让孩子们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这个算式去计算”,这样的问题创设,就为孩子们沟通“数学──生活”搭建了桥梁,抽象的数学知识找到了具体的生活原型作依托,孩子们对于有余数除法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