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写作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ID:37234349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20

写作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第1页
写作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第2页
资源描述:

《写作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写作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大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既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性和启发性,又要求学生不断培养自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写作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凡是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经过精密思维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要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使学生从单向思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外,教师的启发诱导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以立意来说,文以意为主,为文必先立意。立意即主题的提炼和确立。文章立意新不新,往往是衡量一

2、篇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学生的文章立意不新,往往是因为图省力、走老路、照搬别人已重复过多次的立意的结果。创造性思维则要求“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著名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这是他创作的准则,又是他成功的秘诀。没有创造性思维,立意就不会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那么,如何在写作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开展发散性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发散性思维又称多向思维,即对一个问题从多种渠道寻找新的答案,摆脱经验造成的“心理定势”,把握问题的特殊性,富于创造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写作时有些“熟透”了的题材总觉得难以下笔,这就要求作者在通常立意的基础上开拓思路,

3、另辟蹊径,做到同中求异、旧中立新。比如,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一幅“这里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吧”的漫画写段说明文和一篇评论。显然“坚持就是胜利”应是这篇评论的通常立意。但还可以转换角度,从不同侧面立出新意:如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了解情况,坚持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发散性思维,其实也就是多角度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可使我们全面把握写作对象的具体特点。对写作对象作面面观,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维,就可避免“见树不见林”的片面性,并使我们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从某一最佳角度生发开去,从而“创造出真东西”来。因此,教师在指导写作中应引导学生不仅

4、能从一个角度立意,还能根据描写或议论对象的特点,从若干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探索真理,发挥创见,以此立出新意来。就以赞美梅花的诗为例吧。古人说:“一树梅花万首诗。”其实古往今来,咏梅之诗何止万首。最早的著名咏梅诗是南朝诗人陆凯写的,他根据梅花是春天的象征、友谊的使者这一立意角度,写出了赠友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北宋诗人林和靖根据梅树疏淡、清幽的立意角度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描写梅树疏淡的花影、清幽的暗香,将月下水边梅花的天然风韵刻划得淋漓尽致,写出了梅花的精魂,堪称咏梅诗的千古绝唱,难怪南宋诗人王十朋推崇其为“暗香和

5、月入佳句,压尽今古无诗才”。同是咏梅,宋人王淇却从梅超尘脱俗、安贫乐道的立意角度,唱出了“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把梅花写成了隐逸君子的清高形象。而宋人卢梅坡更从色与香的立意角度,把梅与雪作了比较:“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立意的新颖、构思的巧妙,更是耐人寻味。这样的例子还不少,这里只举具有代表性的几例罢了。事实证明,在写作教学中,只有反复地进行多角度立意训练,才能使训练对象具有发散思维的能力,打开写作的思路,才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二)开展逆向思维,提倡学生在写作中“唱反调”逆向思维、又称反常思维,心理学家也称为“逆向发

6、明法”、“反面求索发明法”。通俗地说,就是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想一想”。因为思考的方法不同,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法实际上就是人们所谓的“唱反调”,它能起到正中见反、异中求新的效果。由于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无不具有矛盾的双重性,加之文章的立意抒情本来就是“缘物体情”、“以情染物”,立意也自然是不拘一格的。所以这种貌似违反常理的“唱反调”,有时往往能“唱”出一点更新鲜的道理来。还是以咏梅为例吧,爱国诗人陆游从梅花无意争春、孤芳自赏的立意角度,写出了《卜算子·咏梅》词,塑造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

7、花形象。“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诗人笔下的梅花形象正是放翁精神的自我写照。然而,毛泽东却根据陆词的这一立意角度,“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梅花形象,表现了一种不畏强暴、谦虚谨慎和坦坦荡荡的乐观精神。这个“反调”就唱得好,把梅花的形象提到了一个更高、更新、更美的境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无穷的回味。又如落花往往给人以青春易逝、生命短暂,或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的伤感,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但龚定庵却把她描绘成温柔多情、具有献身精神的化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