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86091
大小:3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4
《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甘肃省灵台县百里学区史满红【主题词】阅读、教学、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程标准》语)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再从写作的机制来看,写作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的创造活动,作文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课程,思维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想的条理化、理由化的过程,是一种高度的精神劳动。在教学中,进行一系列儿童自己策划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加深体验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
2、的文章。鉴于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引进活动观念,进行“训练思维,准备情绪,投入创作”的“活动作文”教学探究,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切入口,于活动中学,于活动中写,写出自己所干、所感。一、开拓思维 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写作协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会长李白坚先生说:写作教学应着力于文章生成前的思维激发和情感激荡。通过几年来的作文教学,我感觉到原先的写作教学都以文章为对象,忽略了文章生成前的思维和构思过程。学生总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或范文往下接或仿,没有一个在头脑中生成文章的高度运思的过程,只有一个记忆与仿作的印象,单纯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斟酌推敲,结果往往是作文内容、形式千篇一律,缺乏真
3、情实感,更少个性的张扬,创新的火花。所以要让学生自愿将脑袋活动起来,并以这种活动为中心来进行写作,即进行思维训练活动,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写出好的文章。我们先让学生学会思考,可进行这样的活动:做做头脑聪明操、裁剪“作文时装”秀、我会改作文、我说你接(续写)等。要求边动边思,或先思后演。然后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维训练。 1.活动观察方面: 观察本身也是一种活动。在活动的前提下,先提出观察要求,做到观察有步骤,有顺序,要仔细,抓特点,有重点,重思考。可采用多媒体训练法、参观法、实验法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充分发挥学生这种
4、形象思维的优势,用声音、触觉、色彩、气味等极大地刺激学生感官细胞,从而使他们能有效地捕捉事物的特征和细节,促进思维发展。如:写有关竹海的短文,让学生广泛收集宜兴竹海四季的图片、文字,利用多媒体多次放映展示给学生,然后带学生走进竹海,问学生你能用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把竹海体验得更具体、形象吗?这样多层次的活动观察,学生经历了唤起表象、加深表象、更新充实表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2.活动设计方面: 设计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过程,诱导学生注意用科学逻辑了进行思考。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目的、要求、程序,人员角色的安排分配、注意事项等。采用特定环境激发兴趣训练法,给
5、学生提供或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去指定他设计的内容,要求他们净化杂念,集中精力,进入指挥员的角色。并可进行争吵或辩论以确定最佳行动方案。如:写《比臂力》,先让三个同学撸起衣袖,学健美运动员样,摆好姿势,比肌肉发达状况。学生纷纷赞扬那个肌肉最发达的同学。我却抓住那个肌肉不发达的同学手臂,说:“别看他手臂上肌肉不够发达,可他的臂力却不小。你瞧,老师还拉不过他呢!”紧接着做了一个夸张性的动作。他臂力大?同学纷纷亮出自己的手臂,表示不信。“不信?你能证实自己吗?”从亮手臂到表扬一个肌肉发达的孩子,到激起其余学生的不满,引发比臂力事件,把学生引上训练规程。“那就比一比吧!”怎么比呢?一说:拉;
6、一说:扳;还有说……“好,分小组,你们想怎样比就怎样比。”然后让学生自己规定比赛程序与规则。这样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发最佳思维。并且给他们一个施展的空间,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写作的准备工作。3.活动过程演变方面: 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意外插枝,但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让学生积极思考。如在比臂力时,扳着扳着,突然一个同学哭了起来,怎么回事?原来手臂扳疼了,再加上失败就更疼了。手疼,心疼,这是多好的体验啊!抓住这个意外,让同学想,你有什么感受与启发?于是又引出了安慰、帮助等活儿,更拓宽了写作题材。在意外之后于头脑中重新演绎变化过程,用情景
7、再现法训练,把经过的事及事情的具体情景回忆起来,并思考为什么会变化的,就打开了思路,获取了新东西,使之有了创新因素,彻底改变文章老陈旧的状况。也使教学更为活动化,思维立体化,写作多样化。 4.活动探究方面:当活动结束,结局已呈现出来时,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整个历程。此时要求将结局与产生这个结局的原因联系起来,即找到必然联系,得出结论。可采用思维定向与角度变换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用启发式提问使学生按各自的思路循着一定方向;用同学间的互相比较,把不同位置上所得的不同结果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