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枢密韩太尉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
2、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
3、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文者气()之所形也②称()其气之小大③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④恣()观终南,嵩,华之高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慨然想见古之豪杰A.思之至深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甚矣,汝之不惠10.结合文意翻译下面句子.(2分)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译句:11.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谈论的中心话题是,作者在文中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2分)1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养气"的两条途径,其中
4、一条途径是,另一条途径是,并强调自己特别重视通过的途径来"养气""治文".(2分)1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他的目的能达到吗为什么(2分)答案:8.①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意近即可)②相当,配合③显现,(表达).④无拘束.9.B10.如不先养气,只是学作文,文章是写不好的,而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11.为文与养气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12.加强内在修养丰富外在阅历丰富外在阅历13.示例:作者"求见"的目的能够达到.因为文章能以恳切的言辞,真挚的感情打动人,以卓越的见识,非凡的才华吸引人,以
5、正当的理由,严密的推论说服人.宁(即甘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赠送礼物)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一会儿)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赤脚步行)出谏蒙曰:"至尊(指吴主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甘宁的字),老母待卿食,急(赶快)上!"宁涕泣嘘欷(哽咽,抽噎)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6、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宁厨下儿曾有过过:过失B.宁许蒙不杀许:答应C.蒙母徒跣山谏蒙曰谏:进谏D.属汝以大事属:通"嘱",嘱托24.请将"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25.文中吕蒙形象鲜明,试概括这一人物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分)答:答案:18,(1)降低身份(2)询问(3)表明,显扬(4)……的原因(每小题1分,共4分.)19,D(A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以致","凭";B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中的两个"顾"字的意思分别为"拜访","难道":D中两个"效"字的意思都是
7、"实现".)20,C("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目光短浅",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21,我在战事失败(或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或奉命出使东吴).("于","际"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缺主语扣1分.句式不顺不对扣1分.)22,(1)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各1分)(2)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报答)刘备父子之情.(每层意思占1分.用文中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亦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