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前言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前言

ID:37222710

大小:9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9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前言_第1页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前言_第2页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前言_第3页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前言_第4页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前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前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漢字古音手冊》增訂本前言1961年我參加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教材的編寫工作,作為“通論”部分的三個執筆人之一,音韻部分的通論和附錄分歸我負責。音韻附錄有《上古韻部及常用字歸部表》、《上古聲母常用字歸類表》,我根據王力先生的《漢語史稿》(上冊)的上古音系統分別給每個表收集了兩千多個例字。1981年修訂《古代漢語》教材時又分別增加到五千多個例字。在此基礎上我編寫了《漢字古音手冊》,收字7479個,8011個音(據北大古代漢語教研室網站管理員統計);1982年完稿,1986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漢字是世界上最古

2、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唯一從古至今不斷發展、一直使用並仍有生命力的一種文字。它的歷史應在五千年以上,從體系已經相當完備的甲骨文算起也已有了三千多年。漢字是一種表意兼表音的意音文字,一般被稱作表意文字。人們很容易覺察到,每個漢字一般都是一個形、音、義的統一體;也就是說,一個漢字既標誌漢語中的一個音節,也表示漢語中的一個意義(詞義或語素義)。象形字、指示字、會意字是純粹的表意字,作為語言的載體,自然附上了所表意義的語音。至於占百分之八十、九十以上的形聲字雖然是一半表意(義符),一半表音(聲符);然而表音的聲符仍然是採用的表意符

3、號,因而它只起標音作用而不能真正表音。正因為如此,漢語語音的發展變化,並不能像拼音文字一樣,從記錄漢語的漢字中得到直接資訊。其結果是造成了語音變化不易被覺察,也帶來了漢字古音研究的艱巨性。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實之爭和聲訓(如《孟子··滕文公上》:“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已經涉及到語音問題,漢代的直音、讀如、讀若以及《說文解字》的聲符分析、《釋名》的聲訓討論,都是有關語音的探討。東漢的反切注音和魏晉的韻書編撰更是我國語音分析的重大進步;劉熙在《釋名》中說:“古者曰‘車’,聲如‘居’,所以居人也;今曰‘車’,聲

4、近‘舍’。”已經注意到古今音的異同。但是。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在讀《詩經》的時候,雖然覺察到有些地方不押韻,卻沒有從古今音異來解決問題,而是提出了葉句的觀念(如南梁·沈重《毛詩音》在《邶風··燕燕》“遠送於南”之下注雲:“葉句,宜乃林反。”),發展為唐宋間的葉韻說和“古人韻緩”說。宋人吳棫采葉韻說作《毛詩補音》,對葉韻資料作了一次大規模的系統整理,為建立古韻系統進行了初步嘗試;又承唐人“古人韻緩”說作《韻補》,從《廣韻》出發,提出“古通某”、“古轉聲通某”、“古通某或轉入某”等古韻通轉條例,把《廣韻》今音歸併成九類。成

5、為古韻歸部的濫觴。鄭庠寫《古音辨》,也把《廣韻》今音歸併成六部,更是把古韻極度簡單化了。總之,無論葉韻說,還是“古人韻緩”說,都是建立在對古音錯誤認識的基礎之上的,是缺乏歷史發展觀點的。明·陳第作《毛詩古音考》,考證《詩經》的押韻,確認所謂葉音,其實就是古人的本音,並非隨意改讀;明確提出了:“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自序》)徹底批判了唐宋以來的葉韻說,為古音研究走上正道廓清了障礙。至於古音學真正的奠基人則是明末清初開樸學風氣之先的大學者顧炎武。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積三十年之功,

6、寫成了《音學五書》。他以《詩經》用韻為主,其他經書韻語作旁證,經過考證、辨析,把古韻分成十部。顧炎武研究古音與宋人相比有兩大特點:(一)不是簡單歸併《廣韻》,而是能“離析唐韻”。也就是說,能夠把《廣韻》中的一個韻分成兩類或三類,歸入古韻中的不同韻部。例如,把《廣韻》中的五支韻的字離析為二,一半歸古韻第二部(脂部),一半歸古韻第六部(歌部);把《廣韻》中的九麻韻的字也離析為二,一半歸古韻第三部(魚部),一半歸古韻第六部(歌部);把《廣韻》中的入聲一屋韻的字離析為三,一部分歸古韻第二部(脂部),一部分歸古韻第三部(魚部),

7、一部分歸古韻第五部(宵部)。有分有合,以《詩經》用韻為准,擺脫後代韻書的束縛,形成有規律的對應。(二)改變自《切韻》以來將入聲韻配陽聲韻的作法,而將入聲字配陰聲(-p、-m12韻尾無陰聲韻,仍配陽聲),歸入古韻陰聲韻部,恢復了古韻的本來面貌。這說明顧炎武既有正確的理論認識,又能本著樸學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充分佔有材料,進行長期的認真分析研究,才真正把古韻分部引上了系統化、科學化的道路,為古韻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其後清代兩百多年,不少傑出的古音學家都是在顧炎武開闢的道路上繼續前進,不斷作出新的貢獻。江永著《古韻標準》,分

8、古韻(平、上、去)為十三部:從顧氏的第三部(魚部)分出侯部字,從顧氏的第五部(宵部)分出幽部字,合成一部(列第十一部),從顧氏的第四部(真部)分出一個元部(列第五部),從顧氏的第十部(侵部)分出一個添(談)部(列第十三部);另分入聲為八部,主張“數韻共一入”。江永批評顧氏“考古之功多,審音之功淺”,在古韻研究中更重視審音,也更關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