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选文类型确定教学内容

以选文类型确定教学内容

ID:37205552

大小: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9

以选文类型确定教学内容_第1页
以选文类型确定教学内容_第2页
以选文类型确定教学内容_第3页
以选文类型确定教学内容_第4页
以选文类型确定教学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选文类型确定教学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选文类型确定教学内容——以杜甫《咏怀古迹》的三种教法为例同样是教学《咏怀古迹》(其三),因教学目标或教学阶段的不同,因教师或学生的不同,其教学内容可能迥然不同。其中,决定性因素是教学目标或教学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三种教法的探讨,结合王荣生教授对“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从对“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选文类型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分析出发,来探讨“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要考虑教材因素,要发现教材本身的教学价值。”①如果教师把这首诗的核心教学目标,定在

2、理解此首诗歌的诗意之上,并将此作为课堂教学主要任务;那么,这首诗的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以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是一个关键问题。每一个人都可以回想一下教师试图向你解释清楚一些问题的情景。这样的课堂上,《咏怀古迹》(其三)是作为“定篇”来实施教学的,解读应该服从权威定论,让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文本,主要方式是教师“引学生鉴赏”。“教材的教学价值,首先就在于语言学习的价值,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②教师积极地讲,学生积极地听,这是讲授课的明显特征。在一节讲授课上,教

3、学远不止是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说。一堂成功的讲授课需要教师大量的精心准备:定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随之确定教学内容之后;教师不仅要了解这节课的进度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更要有序地安排时间。结合以上分析,这节课上,教师的任务如下:步骤1:(设计)缜密、精巧地组织教学材料;步骤2:(融合)提供引导材料,帮助学生活跃地学习新内容;步骤3:(巩固)联系拓展,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发展认知结构。基于此,《咏怀古迹》(其三)的教学可以设计如下(适合初学杜甫诗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咏怀古迹》简介三、赏析诗文(一)赏析

4、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1、释“壑”“赴”“荆门”“尚”“明妃”。2、赏析“赴”字之妙。3、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大家认为如何?请结合王昭君的生平,谈谈自己的看法。(二)赏析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1、释“连”“向”“青冢”“紫台”2、比较杜诗对昭君一生悲剧的概括与南朝江淹《恨赋》里“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有什么不同?(三)赏析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1

5、、释“省识”“春风面”“环珮”。2、这两句联写,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看法?3、诗人本人的命运与之有何相同之处?(三)赏析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释“作胡语”“论”2、“曲中论”指什么曲?四、师生交流,总评诗文:1、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2、咏明妃诗多矣,沈归愚独推此诗为绝唱,一能包举其生平,二以苍凉激楚出之也。首句咏荆门之地势,用一“赴”字,沉着有力。以上设计,是立足于“教什么”确定的。但我并不赞同“‘教什么’(教学内容)比‘怎么教’(教学技巧、方法)重要得多”③这个观

6、点。“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教学内容。”但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最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二度开发”。教学内容如何成为学生掌握、理解的内容,这需要一个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基于不同教学目标或教学阶段的需求而进行的设计,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最关键因素。如果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对此诗的细微评析,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具体化例证;然后形成共性认识,作为以后理解杜诗的阅读工具。那么,这样的一节课,当兼具“例文”和“样本”的功能。“例文”的作用,就是使需要掌握理解的知识得以感性的显现。

7、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作为例子,这就是“例文”的实质。对于“样本”,叶圣陶说:“教材的性质等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这节课,在确定上述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往往会把教学过程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循序渐进地教授,从而通过杜甫的这一首诗力求达到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目标。教师一般会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目标。步骤1:回顾类似诗歌是怎样理解分析的,确定一种或者几种鉴赏这首诗歌的途径步骤2:把鉴赏诗歌的过程分为几个不同的角度。步骤3:把这个鉴赏的过程按照一定

8、的顺序排好,这样就能得出这一类诗歌鉴赏的一般途径步骤4:设计教授每一个鉴赏步骤的策略,思考如何将整个鉴赏过程衔接起来。步骤5:提供拓展练习,巩固强化课堂上所掌握的思路和技能。基于此,《咏怀古迹》(其三)的教学可以简单设计如下(适合教导学生怎样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咏怀古迹》简介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四、赏析诗歌(一)、再读诗歌,鉴赏情感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