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02962
大小:300.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19
《(第_三、_四单_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单元课题怎样看问题、想问题教材分析本组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教学目标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学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2、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
2、推理的思维。3、理解老师和父亲说的话。4、理解画师最后所说的那段话5、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教学措施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认识生字生词。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并联系实际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和道理。课时计划本组教学可用12——14课时。9、寓言两则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点学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
3、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难点学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准备挂图和学习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导学活动过程教师预设学生活动 亡羊补牢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 1、“
4、亡羊补牢”1、学生谈对寓言的认识,踊跃发言。2、单个读,齐读。3、理解题意。“亡”和“牢”在字典里分别是什么意思?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5、。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
6、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
7、读好两个“又”4、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5、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6、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7、同桌互议。8、集体交流。9、试背。10、同桌分角色朗读。11、学生试背对话。12、齐读第4节。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