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1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陕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数学(理工农医类)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设是向量,命题“若,则∣∣=∣∣”的逆命题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2.设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准线方程为,则抛物线的方程是()(A)(B)(C)(D)3.设函数满足,则的图像可能是()4.(x∈R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A)-20(B)-15(C)15(D)20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
2、是()(A)(B)(C)8-2π(D)6.函数f(x)=—cosx在[0,+∞)内()17.没有零点(B)有且仅有一个零点(C)有且仅有两个零点(D)有无穷多个零点15.设集合M={y
3、x—x
4、,x∈R},N={x
5、
6、x—
7、<,i为虚数单位,x∈R},则M∩N为()(A)(0,1)(B)(0,1](C)[0,1)(D)[0,1]16.右图中,,,为某次考试三个评阅人对同一道题的独立评分,P为该题的最终得分。当=6,=9,p=8.5时,等于()(A)11(B)10(C)8(D)79.设(,),(,),…,(,)是变量和的个样本点,直线是由这些样本
8、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回归直线(如图),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D】(A)和的相关系数为直线的斜率(B)和的相关系数在0到1之间(C)当为偶数时,分布在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一定相同(D)直线过点10.甲乙两人一起去游“2011西安世园会”,他们约定,各自独立地从1到6号景点中任选4个进行游览,每个景点参观1小时,则最后一小时他们同在一个景点的概率是【D】(A)(B)(C)(D)11.设若,则=112.设,一元二次方程有正数根的充要条件是=3或413.观察下列等式1=12+3+4=93+4+5+6+7=254+5+6+7+8+9+10=49……照此
9、规律,第个等式为。14.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为2000(米)。15.(考生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分)A.(不等式选做题)若关于的不等式存在实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B.(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且,则。C.(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点A,B分别在曲线(为参数)和曲线上,则的最小值为
10、3。三、解答题:解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16.(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中,是上的高,沿把折起,使。(Ⅰ)证明:平面ADB ⊥平面BDC;(Ⅱ )设E为BC的中点,求与 夹角的余弦值。解(Ⅰ)∵折起前AD是BC边上的高,∴ 当Δ ABD折起后,AD⊥DC,AD⊥DB,又DBDC=D,∴AD⊥平面BDC,∵AD平面平面BDC.(Ⅱ )由∠ BDC=及(Ⅰ)知DA,DB,DC两两垂直,不防设=1,以D为坐标原点,以,,所在直线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D(0,0,0),B(1,0,0),C(0
11、,3,0),A(0,0,),E(,,0),=,=(1,0,0,),与夹角的余弦值为<,>=.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设P是圆上的动点,点D是P在x轴上的摄影,M为PD上一点,且(Ⅰ)当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C的方程(Ⅱ)求过点(3,0)且斜率为的直线被C所截线段的长度解:(Ⅰ)设M的坐标为(x,y)P的坐标为(xp,yp)由已知xp=x∵ P在圆上, ∴ ,即C的方程为(Ⅱ)过点(3,0)且斜率为的直线方程为,设直线与C的交点为将直线方程代入C的方程,得即 ∴ ∴ 线段AB的长度为注:求AB长度时,利用韦达定理或弦
12、长公式求得正确结果,同样得分。18.(本小题满分12分)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解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他们夹角的余弦之积的两倍。或:在ABC中,a,b,c为A,B,C的对边,有证法一如图即同理可证证法二已知ABC中A,B,C所对边分别为a,b,c,以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同理可证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从点P1(0,0)作x轴的垂线交于曲线y=ex于点Q1(0,1),曲线在Q1点处的切线与x轴交与点P2。再从P2作x轴的垂线交曲线于点Q2,依次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一系列点:P
13、1,QI;P2,Q2…Pn,Qn,记点的坐标为(,0)(k=1,2,…,n)。(Ⅰ)试求与的关系(2≤k≤n);( Ⅱ)求解(Ⅰ)设,由得点处切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