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ID:37036377

大小:1.84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5-15

上传者:文档小小白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_第1页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_第2页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_第3页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_第4页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065分类号:学校代码:11密级:学号:201612801107連窣坪总大學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Enli2018年3月g作者姓名:祝妍学位类别:教育硕士专业领域:学科教学(思政)导师姓名:曲烽副教授2018年3月 分类号:学校代码:10165密级:学号:201612801107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作者姓名:祝妍学位类别:教育硕士专业领域:学科教学(思政)导师姓名:曲烽副教授2018年3月 摘要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下一种比较成熟的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及自身优势的阐释,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提出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展示了教学实践过程及教学成果。通过实践研究得出结论:抛锚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实现知识迁移确实显现成效。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德育课堂有利于新课改理念的落实,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学术创新力的展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今后想要使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师提供一点参考价值,也希望抛锚式教学模式能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得到推广传播。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引言第一部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阐述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设计原则,理论基础及内容体系,本文创新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容体系。第二部分: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第三部分: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现实路径。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抛锚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AbstractTheteachingmodeofanchorageisamatureteachingmodeundertheconstructivismtheory.Itisin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isnolongeradapttothemoraleducationclassroom,theneweraofeducationreformcallsfortheinnovationofclassroomteachingmodeunderthebackgroundofpopularinthe"Internetplus"concept,andconstantlyimprovethelevelofinformationtechnology,optimizetheteachingresources,multimediaassistedclassroomhasbecomethepremiseofnormalclassroomteaching,teachersofmoraleducation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heprofessionallevelofinnovationabilityandclassroomgrowingconditions,throughaneffectiveteachingmodeofpracticeproved.Thispaperthroughthetheoreticalbasisoftheanchoredinstruction,designprinciplesandadvantagesoftheexplanation,accordingtotheteachingpracticeofAnchoredInstructionalModelinmoraleducationteachingproblemsandprovidescorrespondingsolutions,showingtheprocessofteachingpracticeandteachingachievements.Conclusion:throughtheresearchandpracticeofanchoredteachingmethodinvocationalmoralteachinginorder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improvestudents'classroomparticipationandlearninginitiative,cultivatestudents'autonomouslearningability,helpstudentsdevelopthinking,knowledgetransferdoesshowtheeffectiveness.Theapplicationofanchoredteachingmodeinsecondaryvocationalmoraleducationclassisconduciveto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curriculumreformconcept,tothecultivationofstudents'corequality,andtothedisplayofteachers'academiccreativity.Ihopethisresearchcanprovideareferencevalueforteacherswhowanttouseanchoredteachingmodeinthefuture,andhopethattheanchoredteachingmodecanbepromotedanddisseminatedinsecondaryvocationalmoraleducation.Thisarticleisdividedintothefollowingfiveparts:IntroductionThefirstpart:anoverviewoftheanchoredteachingmodel.Theconnotation,thedesignprinciple,thetheoreticalbasisandthecontentsystemoftheanchoredteachingmodeareexpounded.Accordingtotheconnotationandtheoreticalbasisoftheteachingmodeofanchorage,thispaperinnovatesthecontentsystemoftheanchoredteachingmode.Thesecondpart:thepracticalsignificanceandproblemsoftheuseofanchoredteachingmodeintheteachingofmoraleducation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Itisaffirmedthatthethrowinganchorteachingmodehasapracticalsignificancetoupdatetheteachingideaandcreateeffectiveclassroomforsecondaryvocationalmoraleducation,andputforwardthepracticalproblemsofanchoringteachingapplication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hethirdpart:thepracticalpathoftheuseofanchoredteachingmodeintheteachingofmoraleducation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Accordingtotheexistingproblems,wefindasolutiontotheapplicationofthe teachingmodeofanchortypeinthesecondaryvocationalmoraleducationclass.Thefourthpart:thepracticeofusinganchoredteachingmethodintheteachingofmoraleducation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Keywords:MoralEducationi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AnchoredInstructionModel,Practicalresearch 目录中文摘要……………………………………………………………………………ⅠAbstract……………………………………………………………………………Ⅱ引言(一)问题的提出…………………………………………………………………1(二)国内外研究综述……………………………………………………2(三)研究思路与方法…………………………………………………………5(四)创新与不足………………………………………………………………6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7(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优势及设计原则………………………7(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内容体系………………………………10二、中职德育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及存在问题…………15(一)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1(二)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7三、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现实路径20(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20(二)遵循设计原则构建程序化模型…………………………………………21(三)规范课堂主体角色定位明确任务分工…………………………………22(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22参考文献…………………………………………………………………………24附录…………………………………………………………………………26致谢…………………………………………………………………………34 引言:(一)问题提出:1、德育课教学要符合中职教育教学的要求200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意见,文件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大连市根据教育部精神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培训,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转换课堂教学理念,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介绍并肯定了建构主义理论观点。在信息化技术未能普及的情况下,大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和实践。2013年德育课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说课大赛,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师提出课堂创新教学方法,展示课堂创新教学成果。大赛中大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师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获得专家好评。此后,各中职学校在高一年级进行实验授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对于改善德育课课堂气氛初见成效。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修订版颁布后,依照文件,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各中等职业学校更新教学设备,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得到有利的实施,中职德育教师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设计的课程作为大连市优秀示范课全市展示。2017年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授课的实验年级在大连市公共基础课学生质量抽测中优秀率达到76%,及格率达到100%。2、德育课教学要符合中职教育教学实践要求当前,受传统课堂教育教学理念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老师讲得多,学生做的少;知识理论多,实践应用少;关注结果多,关注过程少。这些问题呈现出听得多记得少,听懂了用不上,听和没听一个样的教学效果,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堂上出现学生睡觉多,听课少;玩手机的多,认真听课的少,学生厌学德育课的教学现状。抛锚式教学模式结合翻1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转课堂理念,运用微课导学讲授知识点进行课前知识铺垫。课上创设情境抛锚定课,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设置问题寻锚求索,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使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合作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意见建构,实现知识的迁移拓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课后分层作业,线上辅导,生生讨论,师生互动,及时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满堂讲,学生不爱听的被动局面,变成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真实情境和问题,学生基于情境和问题主动学习探究,积极拓展思维寻找答案,完成意义建构的生动课堂画面,做到了体验中教学,参与中学习,贯彻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知行统一原则”、解决的实际学习问题,践行了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劳动技术技能人才的德育目标。3、德育课教学要符合中职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中国学生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主要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自主发展强调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主要包括善学乐学、善于反思、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健康生活等基本要点。社会参与强调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主要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等基本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学生发展目标的确定,也意味着对课堂教学目的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辅助于更加适合学生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观点下的教学模式,它遵循知识是由学生自主建构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转化师生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依据。教师要充当好“导演”,“秘书”、“义工”等角色,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的“锚”点剧本,为学生提供知识建构,问题解决的材料线索,为学生解答课堂自主学习过程中针对性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关于课堂主体角色定位,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的运用中满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抛锚式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身份。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基于教师提供的真实问题情境,即“锚点”,利用知识寻找答案线索,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这抛锚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角色定位满足学生发展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核心素养中关于“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引领作用。教师在课前创设“锚点”时,要重点思考价值观念的引领,政治方向的导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承担社会责任,形成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价值观念,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沟通交流,达到解决问题、应用技术的目的,满足社会实践参与的要求。(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抛锚式教学模式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建构主义流行于西方乃至全球的学术流派是,已经形成自己教学步骤和框架的一种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理论风潮影响着经济、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理论的人物是瑞士人皮亚杰,他也是最早在教育学领域提出建构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建构知识的意义,深刻认识到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及相互联系的关系、规律等就要去亲身体验,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看到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根本联系,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实践是最好的办法,远远胜过聆听他人的讲解和介绍,例如教师的讲授。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化的系统体系。建构主义在如何看待学生,如何教学,如何设计课程方面的观念观点相互影响,相互重叠,相互作用,形成了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以“锚”点为线索,以活动为支撑,以过程为评价标准,以意义建构为目的的设计原则。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课程教学模式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抛锚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被推广和运用在实践教学中是20世纪90年代,但它的思想雏形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1929年的教育文献中记载怀海特认为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是惰性的,这让学生很难将知识同生活建立联系,不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发展。而约翰布郎弗司特主导的GTGV(CognitionandTechnologyGroupatVanderbilt,简称CTGV)认知技术①小组在80年代末,提出了抛锚式教学模式。CTGV想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授课。①阿尔弗雷德·诺尔司·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2-7.3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他们将事先编排好的故事录制在光盘上,课上让学生来观看视频。这些故事有情节的推进,引人入胜,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关注课堂。早期CTGV小组设计了《年青的夏洛克霍姆斯和奥利弗》和《杰斯帕伍德巴瑞问题解决系列》两个故事光盘。《奥利佛》软件与历史学科知识相关,将学生带入维多利亚时代英格兰生活的实际场景,讲述主人公的真实故事,发现主人公的动机和行事风格,试图是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当时时代背景。在观看视频影片时,根据主任公的故事情节发展,提出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思考的动力。《杰斯帕》系列,讲述的是一系列的历险故事,如:船在返航前,汽油即将耗尽,如何尽快靠岸?设计一系列的地理、历史知识以及数学公式;再如:一只鹰受伤了,汽车无法到达那个区域,如何拯救这只鹰?同样设计数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知识。这一系列的故事授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在故事创设的真实事件中呈现宏观的背景。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学生使用知识的机会更加凸显,处于对故事情节发展的好奇和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寻找答案,试图帮助主人公摆脱危机。在亲身实践学习中,学生展现了内心的善良和求知的欲望,做到了知识与情感并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CTGV开发了一些相关课程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评估和试验,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抛锚式教学法逐渐走向成熟。20世纪90年代初,CTGV小组在中等年级的学生范围内适用推广这种软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后,他们增加了实验的组别和实验的年龄段,将软件在九个年龄和学习阶段的学生中使用,学生大都喜爱软件中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相应问题,收了同样学习的效果。CTGV小组认真反思和总结经验,做了大量的实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相关论文,探讨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认识和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也②根据调查数据,进一步开发了软件故事,《杰帕斯》系列故事数量从最初的两个软件到现在的六个软件。抛锚式教学模式在美国十州推广实践,引起了社会反响,这种以“锚”为形象比喻作为教学活动的导入点,并以此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式,用实验的方式证明在使用的时候没有年龄与学科界限。可以在各个学科教学领域及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中推广。CTGV认知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②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著,王文静等译.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贾斯帕系列第1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2-34.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要比以往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实验的班级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及数学能力都优于未实验班级。而夏洛克的一系列的实验也说明了,抛锚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效果显著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使用中曾有人提出知识迁移问题的担心。抛锚式教学模式将真实事件作为“锚”,设置教学活动背景,发生在具体情境中的事件即“锚”点,可能只会设计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及使用,可能会影响知识的迁移。知识迁移主要涉及是类似问题,部分类似问题,仅是如果问题,课堂之外的问题,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迁移等。但CTGV小组,为了证明抛锚式教学模式实现更好的知识迁移,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来测试抛锚式教学模式用以解决复杂问题。例如在奥利佛系列中,实验校组和比较组都拥有解决故事情节问题的知识和能力一遍解决故事问题,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组成绩较好。CTGV的大量评估实验数据显示,使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验学生,无论之前情况如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学习,学习态度,学习激情,学习能力都优于为实验学生。由此证明,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适用是成功可行的。2.国内研究综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被引进介绍,推广使用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建构主义在我国最早是作为学术讨论观点提出的,后被教育界作为新教学理念认可使用。它的提出使用推广掀起了我国教育领域的波澜,可以称为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学生观,教师观的论述,给教育带来全新视角,引发了国内教育工作者的探讨,展开了各个领域各个阶段的讨论与实践。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来源于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的专著虽少,但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著作中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多有介绍。《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③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李志厚主编,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观念及其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主线,分别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各种学习方式③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12-24.5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及教学方式,其中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被介绍,书中阐释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师生观念,教学策略及教学步骤,涉及的教学案例及其评析具有参考价值。加侬,柯蕾著,宋玲翻译《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标准教学的关键问题》,这本书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CLD),介绍了大量的实践策略和教学实例。全书根据课程标准设计了情境学习、小组学习、桥梁搭建、任务确定、成果展示、反思的教学步骤,为教师转变课堂角色,帮助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教学显现效率显现效果提供了理论参考。这本书尤其介绍了设计建构主义学习标准化教学的关键问题,使抛锚式教学模式有规可循。知网点击优秀博硕士论文,输入:“抛锚式教学”,共检索到88篇有关抛锚式教学的硕士论文。输入:“思想政治课抛锚式教学”3篇论文。河南大学贾冠华(2014年硕士)论文中提到抛锚式教学是突破和创新。它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是推进了政治教学改革,是一种有益尝试。这就说明在教学改革的大形势下抛锚式教学是有益的尝试。他将抛锚式教学分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师生参与、知识迁移几个教学环节,都是课上需要完成的环节,没有考虑课前知识铺垫和课后知识延伸。苏州大学缪爱琴(2013硕士)“锚”是中学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心,坚持以“锚”为中心设计统筹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创新。文中强调了以“锚”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原则,提到五个环节增加了效果评价,但都属于课上环节,没有考虑课前和课后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抛锚式的教学模式上仍然属于“传统模式”。关于抛锚式教学的期刊论文较多。知网查询,输入:“抛锚式教学”2000年至2018年,检索到期刊文献487条,学科包括高等教育(87),中等教育(61),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54),职业教育(28)。输入“抛锚式教学思想政治课”,检索文章5篇。大多数文章是关于基础教育中高中和初中的思想政治课的论述。输入:“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抛锚式教学”搜索结果是“0”,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没有相关文章的发表。郭颖哲内蒙古大学“思想政治课运用抛锚式教学授课模式:搭建“脚手架”;镶嵌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习,抛锚式教学中注重设计问题。”论文观点为抛锚式教学模式虽然是西方比较先进的教育模式,但在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同样可以发挥效率作用。因此看到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意义,掌握运用方法,让抛锚式教学模式服务中国思想政治课堂。黔南民族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师范学院戴建国在《创新抛锚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中运用》文中提到:“抛锚式教学法创新地增加了“回锚”的过程。”为抛锚式教学模式增添了师生讨论的回“锚”环节,为学生的知识拓展迁移找到了途径。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各个学科教学中的研究运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王月霞认为:“学生普遍对专门用途英语持排斥态度,抛锚式教学法强调创设情景的真实性与实践性,能更好地让他们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魏巍《抛锚式教学法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得出结论:“抛锚式教学法从真实的案例或问题出发展开教学活动,在学习创业知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对不同环境下的知识迁移”;江燕《抛锚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实证研究》提到:“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将每一章节的重难点以“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呈现,学生进行学习、讨论,让学生在互相讨论、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多角度地解决问题,对理论性知识进行消化、掌握。”在特殊教学学科也有应用并显现成效,许磊《“抛锚式”模式的听障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初探》,文中通过调查数据说明:“抛锚式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以前聋校英语阅读教学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使聋生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加强交流。”刘玉祥、李振娥、刘旭源设计了“抛锚七步教学法”,其活动环节共分七个步骤,即“调研分析、确定目标,创设情境、收集信息、协作学习、交流信息,意义建构”他认为这些环节可以使教学侧重思想道德认可,知识内化,而不仅仅掌握知识。在教学模式上是一种创新。不同的学者在各自的教学领域中都对抛锚式教学的实施效果给予了肯定,也给本篇论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支持。在查阅国内研究现状的过程中,有许多学者的文章给予启发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误区,在使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时没能展现它的优势,因此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本文在第二部分加以论述。(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文献研究到实践尝试,再到实践证明。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是主要研究方法。在文献研究中寻找理论依据与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课堂观察法发现问题,结合文献研究与经验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并理清思路,归纳总结,最后整合资料,形成结论。7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对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翻转课堂理论、抛锚式教学法等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收集、归纳、整理,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由来及现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拓展研究思路,创新研究理念,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2)课堂观察法近五年,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尝试,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多视点地观察课堂。观察“锚”点对学生的吸引力,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动性,观察学生能力变化情况,观察知识应用情况。这些观察点有助于进行教学反思并发现问题,寻找方法及时改进,促进抛锚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3)经验总结法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期间,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各个领域各个阶段各个学科得到了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一定的认可。近五年中职德育教师在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尝试,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信息大发展时代背景,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在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前提下,利用网络学习软件增加了微课导学,课后讨论环节,创新了教学模式,希望为抛锚式教学模式更好地适用中职德育课教学贡献力量。(四)创新与不足1、创新之处本文填补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空白。抛锚式教学法现已在多个学科得到了实践应用,英语与计算机学科应用尤为突出,基础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实践研究也有涉猎但较为稀少。教育界对于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践研究几乎空白,这是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之一。本文根据中职德育课教学实际情况创新了抛锚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抛锚式教学法教学模式一般为四步,即: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嵌入知识),8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意义建构,效果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自主探究环节嵌入讲解知识,干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且课堂耗时比较多。但课上不对知识点讲解,学生对知识不理解,不利于自主探索。因此,知识点的讲授成为需要课前解决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翻转课堂理念的植入,微课授课形式的出现,且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及平台层出不穷,课前解决知识点的问题有了突破点,即课前利用网络学习软件发布微课视频学习课件,微课使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得到落实。教学中,学生在课上进行意义建构后,会出现问题再生,知识拓展迁移,课下需要及时解决。因而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解决课前知识空白,课后知识迁移问题,将抛锚式教学模式与现代其他教学形式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构建有利于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模式程序化模型,让使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中职德育教师有章可循,有型可依,这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二。2、不足之处本文研究的基础是基于近五年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应用的经验总结,尤其是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的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应用时间尚短,发现的问题不够全面,对问题的总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优势及设计原则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抛锚式教学模式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学界对抛锚式教学有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观点认为是教学模式,另一些学者观点认为是教学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认为抛锚式教学应该是一种方法。何克抗教授是最早从国外引进和介绍建构主义的学者之一,也是国内外第一个系统总结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及相关教学案例,且可查文献数量最多的学者。他率先提出“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概念,肯定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设计,他认为根据当时国际上对建构主义的最新研究表明建构主义不仅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介绍,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他撰写的相关文章中都将抛锚式教学定义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中,对抛锚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五个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间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苏州大学的赵蒙成也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中指出了,抛锚式教学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有本质区别的,在促进知识和学习能力的迁移方面成效明显,更适用于高级学习,说明了抛锚式教学是一种适用高级学习和教学的教学方法。我国一些的学者专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抛锚式教学有自己的观点,认为抛锚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华东师范大学的高文老师在1998年《抛锚式教学模式(一)》中提到:“抛锚式教学是技术主导下的一种教学范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通过对真实情景“锚”的了解而产生问题,基于问题产生学习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和合作学习,体验从提出目标到达成目标的全过程。张雯在《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中运用》中说:“这一教学模式遵循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初级口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可行性。”抛10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锚式教学在级英语实践教学中也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使用。郭颖哲《抛锚式教学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说:“抛描式教学模式使高中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学会思考”可以看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抛锚式教学也被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而使用。参照国内外关于抛锚式教学的研究结论,抛锚式教学应该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以现实生活为宏观背景,创设生活化的故事情境,利用情节的发展推动课堂教学活动发展,利用情节的复杂性设置问题,以思促进学,培养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合作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模式定义可知:教学模式具有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两个特征,具有程序性和可操作性。因抛锚式教学具有固定的教学策略作为结构框架和已有的教学环节作为活动程序,故而抛锚式教学应该被定义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新课改和翻转课堂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新的信息技术,搭建课前信息发布交流的平台,实施课前知识点渗透与铺垫。课上实施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环节: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意义建构,效果评价,完成教学三维目标。课后利用信息平台谈论交流,答疑解惑,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亲身实践,体验从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感受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快乐。因此,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强大的今天,这种具有课前,课上,课后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应被定义为新教改理念下的创新教学模式。3、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特征及优势(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特征抛锚式教学模式围绕“锚”点进行教学设计,“锚”点设计的第一原则是生活中和社会中的真实情境。生活是一切认知的基础,抛锚式教学模式情境的真实性和生活性是模式中的重点。学生面对的情境越接近生活实际,学生越有经验,越能产生接近问题的愿望,越能愿意为了接近问题真相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建构的知识体系完整,记忆就会很深刻,于是对知识的使用上会表现得灵活。抛锚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情境“锚”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索,提倡学生间合作学习,分析成果。由于“锚”点具11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情节复杂性,单凭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往往很难接触到情节结果,因此抛锚式教学模式既强调自主学习又强调合作学习。抛锚式教学模式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是导演创设剧情,是秘书提供知识材料,是义工负责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教师真实情境问题的“锚”点,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思索、探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意义建构。把学知识变为找知识,把让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行为实践变为思想内化。(2)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学理念先进。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建构主义和合作学习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是行为主义指导下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认为知识的来源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建构起来的。鼓励课堂教学中多实践少讲授,多引导少指导,多观察少评价。教学主体明确。坚持学生主体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有的教学目标制定应以学生发展要求为依据,所有的教学活动环节的设置,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参照,所有的问题提出应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为根源,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是导演和编剧编排剧本,组织演员;教师是秘书负责提供搭建脚手架的知识材料;教师是义工负责重点疑难问题的解答。抛锚式教学模式遵循课堂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执行平等对话的教学活动机制,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画面。教学模式规范。抛锚式教学基本实施环节: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意义建构和效果评价。创设情境的原则为基于生活的情境问题,情境的选择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自主学习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问不讲,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意义建构尊重差异,只要价值观念方向正确,尊重学生的学习结论。效果评价记录学生成长。教学评价适合。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是鼓励式评价,是过程性评价。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记录学生的表现,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精神,成长进步,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语言做到有肯定,有表杨,有鼓励,使学习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及自我成长的肯定,也使学生在得到肯定与鼓励的同时自我规划与自我反思。1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抛锚式教学模式遵循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依据。“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非对现实的正确表征,知识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者是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设计原则依据之二是杰布森有关”供给者”的解释。杰布森论述:“各种特殊有机体的活动依赖于环境的不同特征”,生活中的情境不同作为教学支撑的“锚”就有所不同,不同类型的“锚”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教材和学习活动。根据以上论述作为依据,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体现为:(1)针对性。教师在选择锚点和提供学习帮助时要有针对性。首先“锚”点的选择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点。把教学活动比喻成大船,源于生活的情境和基于情境产生的问题就像“锚”,一旦“锚”被抛出,整个教学活动就围绕锚而固定。这种教学模式通过锚点将学生置于一个宏大的真实生活背景中,感受生活场景,发现生活问题,亲身体验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从而建构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总结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规律,迁移到其他类似的生活场景中应用,做到学以致用。因此“锚”点的选择要基于真实环境下的问题且问题应具有情节性。情境的设计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且情节具有复杂性,情节的复杂推进贯穿课堂学习的始终,情节的推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行意义建构,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不轻易给出答案或肯定一种答案。其次,教师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教师要提供一定与“锚”点相关的参考材料,材料要根据课程内容相关知识、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选取,便于学生利用材料积极思考探索。学生需要帮助时提供及时的引导。(2)适度性。“锚”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知识基础,分组探究是要适度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在选择和设计“锚”点时,“锚”点过高,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完全处于未知领域探索,不利于意义建构的真实性;“锚”点过低,低于学生平均的智力水平,不学习便知道结果和答案,便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因此要考虑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基础。“锚”点要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进行选择与设计。另外,在分组学习时,要适度思量学生的个体个性上的不同。具体来说,学生对于“锚”点探究的兴趣度,平时的喜好和特长、学习成绩及各13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方面能力的差异都是分组考虑的因素。在分组时,尽量做到每个小组在合作学习时,有分工有交流能完成意义建构。(3)实用性。首先对于“锚”点的探索和意义建构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的“锚”来源于生活和社会中的真实情境,“锚”点的选择与设计,要遵循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真实原则。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时,不仅对知识本身加深印象,更对知识的应用性感悟深刻,达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其次,效果评价的实用性。抛锚式教学模式评价没有具体的标准,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进行记录而做出的。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以及自我规划与反思的能力表现,鼓励学习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鼓励学生检验和积累各种不同的观点,评价实际而有所侧重,对学生进步与成长给予肯定,对于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再次,教学媒介沟通的实用性。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提高的背景下,教学软件,教学平台,教学客户端层出不穷。选择满足学生实际操作需要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是课程知识铺垫,拓展延伸的前提条件。教师在选择信息化技术手段时因遵循实用性原则,无论是教学软件,教学平台,还是教学客户端都要做到好用,会用,爱用。(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内容体系1、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建构主义是有着深厚渊源理论,它由不同的流派或范式组成:认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方法;控制论系统观;这些流派都在某些方面体现着心理学,哲学理论。这些流派大多认为知识是构建的知识,不是传授的知识,学习是自主的学习,不是被动的学习,新知识的产生是需要外界刺激而建立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时学生的脑袋不是空的,是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对外部世界或者问题的新的看法。其中两个流派最有主要: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早起的创立者中,最著名的是瑞士人皮亚杰。他是儿童心理学的开创人,也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心理学界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1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来自于外界的纯粹说教,而是来自于亲自参与体验后获得的感受和内化。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习主体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构造,整合的过程。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皮亚杰认为认知过程是学习者对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知识通过学习者的加工内化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是社会建构论的代表人物,他任务社会环境对人类学习的影响最大。个体的学习动力,学习经验都来源于社会作用。个体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互利互惠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综合利用学习环境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对话机制,实现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能力交流和情感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基础,搭建学生建构知识的脚手架。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之一。(2)合作学习理论上个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理念开始传播。主要代表人物是有斯莱文,美国人。斯莱文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在集体中获得成就感。小组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小组中每个成员个人的尽心尽力。小组的目标是最高目标,每个小组成员为了实现小组目标都会更好地表现,而这种表现也会为小组成员带来小组地位的提高。约翰逊兄弟在著作中则强调社会互赖理论,即小组成员之间为了小组一致的目标实现,展现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依靠,互相信任,互相鼓励,这种结构设置体现人类群体意识的共识。小组成员为了实现小组目标表现出自觉遵守小组规定,为小组目标实现而高兴,为小组任务失败而沮丧,这也是人类社会意识的体现。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形式。小组的组成成员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分配,例如:性别、能力、爱好等。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有的讲述,有的倾听,有的记录,分工不同,角色不同,但每个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拥有的经验,所具备的能力贡献出来,取得成绩是小组共同的成绩。尽管一些理论家对合作学习提出了不同的关注点,说明了合作学习理论的各个侧面,但都却形成一个共识即以学生中心是合作学习的根本理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成为小组成员建立了与外界的联系;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主动对15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问题进行探究;丰富了自身的阅历,提升了自身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学生领会了团队精神。因此合作学习是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3)翻转课堂理论翻转课堂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美国一个州的山区高中是最早出现反转课堂形式的学校。后来被可汗学院改进,传播和推广。2007年以来,美国已经有十数个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反转课堂采用在线视频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形式和教学程序。现已在线点击量可证明翻转课堂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和神奇的效果。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再教育领域越来越普遍,网络教学设备越来越齐全,翻转课堂的诞生是大势所趋。翻转课堂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录制授课视频,上网公共学习平台,学生在线点击视频观看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改变了知识只在教室中才能学到的传统学习观念,无论有没有教室,无论教室在哪,只要教师上传教学视频,学生就能利用网络在公共的学习平台上在线学习。近几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终端的迅速普及,使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变成了现实。翻转课堂在发展过程中,也更新了学习形式,从最初的只能在线观看视频,到现在转变为可以借助教学软件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从最初的只能听教师在线讲座,到现在转变为可以与教师实时互动,及时解决学生问题。翻转课堂打造了有个性的学习和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视频的制作人,是知识的表演人,学生视频的主要观众,是主动学习者。翻转课堂为教师节省了很多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可以组织更多的课堂形式,如表演,辩论,实验等,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化。翻转课堂能够实施分层次教学。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知识,通过测验,教师得到反馈,知晓学生学习层次评估学习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问题。翻转课堂虽然颠覆了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显现了实际效果,但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不主动,单靠翻转课堂的形式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与应用,是不具有现实性的,学生做不到。因此在实践研究的过程,基1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于知识点讲课上授耗时多且干扰自主学习及拓展讨论意犹未尽的问题,借助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将知识点在课前利用微课形式完成讲授和测试,即课前翻转;利用学习软件平台,组织拓展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后翻转,这种模式做到学有所知,学有所思,学有所用,符合中职德育教学大纲要求“知行统一”的原则,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2、抛锚式教学模式内容体系(1)传统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抛锚式教学根据建构主义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活动观的相关论述,前人做过很多研究和实践,也做出了总结。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中,对抛锚式教学的五个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别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间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是国内专家对于抛锚式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最早的研究结果。(2)学者创新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内容体系近年来,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学科教学都有应用研究,对教学模式也有了图示化的总结。刘玉祥将抛锚式教学模式分为七步,内容体系用图示形式展现如图一:图一:“抛锚七步教学法”教学活动设计17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示一展示了“抛锚七步教学法”内容体系需要起七个步骤来完成,比较何克抗教授的五个步骤增加了课前准备环节,将效果评价环节拆分为成员学业竞赛和小组认可两个步骤。从体系的结构上来说,是一种全新研究尝试。增设课前环节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点分析,分组、任务分配方面进行课前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符合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有利于抛锚式教学模式内容体系中课堂各个环节针对性地实施。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戴建国在《创新抛锚式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纲要教学改革中运用》中谈到:“回锚”是创新抛锚式教学法是其创新之处。抛—回锚式教学需要来回抛两次。抛出的“锚”即教师所设的问题中心;回“锚”是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新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新理解及新思考。其实施路径包含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抛锚阶段、协作学习、回锚阶段等环节。这四个环节也构成了“抛—回锚式教学法”的内容体系。回锚环节既体现了建构主义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即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强调学生思维训练,又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师观,即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营造适合学生构建意义的真实事件。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提示和指导,对于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推动整个学习过程顺利、高效的进行。这种内容体系设置对于教学过程的诠释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协作一起理解世界的意义。(3)本文创新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容体系18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研究了其他学者的实践成果和结论,总结前人的经验和优点,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前提下,结合中职课程改革理念和中职德育大纲要求,借鉴反转课堂形式,创新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容体系。本文的内容体系包括课前备锚寻岸,课上抛锚靠岸,课后起锚远航三个部分。课前备锚寻岸的主要任务是制作课程内容相关的微课课件,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微课课件及相应练习题,接收学生学习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学习微课知识点的数据,分析学情和知识难点,针对性地设计“锚”点视频,做到微课导学,知识铺垫。课上抛锚靠岸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抛锚定课明确问题;探锚求索合作学习;寻锚靠岸;意义建构。课程开始时,创设与知识点相关的真实情境,情境存在情节和冲突,基于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抛锚定课。利用微课练习统计数据了解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分组。利用教科书和导学案提供知19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识材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情境问题探锚求索。小组讨论思想碰撞,形成自己观点,鼓励学生展示小组应用知识成果,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寻锚靠岸,完成课堂知识目标,运用目标及情感目标。课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成员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特别强调教师评价要以学生课堂表现的事实为标准,记录学生知识增长,能力发展,个性成长的某个方面,教师的评价要以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为基础,采用表扬、肯定、鼓励的语言,起到激励学生的教育目的,达到总结课程和总结成长相结合的效果。课后起锚远航。课后分层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情况自行选择难易程度相当的作业完成,给予学生知识应用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知识和个性差异。每个班级有网络学习群,群里可以讨论相应课业问题。课上小组合作学习课后群里讨论都会产生思想碰撞,基于对“锚”的思考和探索可能会有再生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进一步学习,扩展知识面,实现知识拓展延伸。本文创新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是课前,课上,课后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有别于传统抛锚式教学模式只关注课上教学步骤的实施,也有别于其他创新抛锚式教学模式课上“回锚”的环节。课前备锚寻岸的增设使知识嵌入迁移,并能有效测验学生知识理解掌握情况,利于教师针对性地选择“锚”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课后起锚远航分层作业给予学生选择性,体现了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课后利用网络学习群答疑解惑,夯实知识基础,实现知识迁移拓展。这种抛锚式教学内容体系融合了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符合“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充分利用了信息资源,培养中职生学习自主、思考独立、展示创新的能力,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实际,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体系化的参考。20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中职德育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法的现实意义及存在问题(一)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法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践行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理念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文件明确指示要更新教学思想和观念。文件中进一步阐释了德育课是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要改革教学方法,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教学中要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提高应用信息化的水平。德育课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传授和行为养成。这是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是最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德育课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随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修订版完成,中职德育课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德育课明确了学科地位,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基础课。德育课教学中要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方向,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教学中要做到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课程内容要有体现时代感和有效性。现阶段的德育课教学存在着教学理念滞后,重知识轻实践;教学方法不清,重讲授轻体验;课堂主体不明,重教师轻学生的相关问题,导致当前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没有切实地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没有达到体现实效性和时代感的教育目的。因此当前的德育课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教学理念,研究改良教学模式。传统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多为讲授式,理论晦涩难懂,案例老旧过时,学生上课容易产生倦怠心里和厌学情绪,无法做到体验式、养成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授课时不强行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知识理论,而是将真实的情镜抛给学生,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利用感性材料寻求知识,在情景中体验知识的应用,21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意义建构中展示知识成果。真正达成知识、运用、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做到知行统一。2、有利于促进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应该与教学目标直接联系,应该体现在教学目标达成的不同维度。在知识目标达成方面,教学的有效化应该体现在学生能够了解新知识,熟记新知识,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运用目标方面,教学的有效化应该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发挥已有的技术技能,做到亲身实践,社会参与,解决问题;在情感价值观目标方面,教学的有效化应该体现为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符合教育目标的正确价值意识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抛锚式教学模式是课前、课上、课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微课导学铺垫知识,课上抛锚定课要求在教学中以真实情境为基础,教师作为课程的“导演”,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学生带入预先设计好的情境剧本中,此情境剧本具有现实性和情节性,情节的发生,发展要联系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探索的兴趣。合作学习,教师在真实情境中设置问题线索,学生利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交往沟通能力。学生合作学习展示成果,实现建构知识的意义。课后分层作业尊重学生选择运用知识的权利,加深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迁移,拓展知识的应用范围。抛锚式教学模式以知识、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依据,采用课前、课上、课后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成长,促进课堂有效化的达成。3、有利于教师学术创新力的提高教师的学术创新力是课堂教学改革推手。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方向需要提高教师学术创新力。抛锚式教学模式需要的教师学术创新力体现在:知识整合能力,洞察观察力,综合交叉能力。本文创新抛锚式教学模式,课前要制作微课,微课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紧密联系,需要教师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根据所授班级学生特点增加删减知识点,制作配套练习题,了解学生掌握2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知识情况,准备设计“锚”点,这样的工作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谱系能力和洞察想象能力。课上抛锚定课,“锚”点情境的选择,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特点有针对性的的创设,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层级。课上自主学习环节,教师要巡查指导,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自发性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和广泛性,教师需具备一定的综合交叉能力和学术能力。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课堂评价是根据教师课堂观察学生表现做出的,因而教师在做出准确的评价需要有洞察力作为基础。课后的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分享的同时,也要与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理论经验与现实感受,教师展现友好的合作分享能力。4、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近年来,我国一直探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问题,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2010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研究学生核心素养课题,确定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核心素养研究成果面世。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大点,十八个小点。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017年大连市教育学院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讨论。中职德育课因其课程性质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是“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实施的主阵地,被列为重点讨论学科。讨论参照教育部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意见和《中职德育教学大纲》及其他基础同类同级院校实践研究结果,初步认为:中职德育课学科核心素养因包涵“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经济参与、文化自觉、公民实践、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思维训练”等内容。讨论结果虽然没有权威的认定,但其内涵囊括了中职德育课《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全部内容,也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例如公民实践说明了中职德育课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公民实践体验活动,突出公民主体概念;思维训练说明中职德育课教学内容不仅要做到知识讲授与传播,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加强培育学生的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维思考问题做到文化自觉,国家认同。23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抛锚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德育课学科核心价值的落实。抛锚式教学模式依据其理论要素学生观,根据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成长经历,知识经验、能力学识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内容体系。抛锚式教学模式创设“锚”点,让学生在一个与自身经历相当的生活场景中,产生问题,基于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彼此协作解决问题,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建构知识意义。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合理的问题情境设置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参与度,又能训练学生思维,还可以根据锚点提供的真实情境问题为线索和依据,建构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经济参与、文化自觉、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素养内容。(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教学改革理念滞后阻碍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德育课教师教学改革理念滞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讲授观、教师主体观、学生无能观。主要表现在:(1)中职德育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认为德育知识不讲不会,不讲不透,不讲不明,填鸭式的讲授知识点,灌输式强加理念,导致学生产生“德育课就是说教课”的错误认识忽略了知识的建构观。(2)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体,是拥有知识传授权利和能力的人,课堂由谁来发言都是教师做主,教学多采用讲授法,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的意义,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忽略学生的真实感受,导致“一言堂,满堂灌”的德育现象。(3)中职学生多半是初升高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家庭原因而选择中职学校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方法不得当;心理基础相对脆弱,常常感到自卑不愿意展现自己,因而会有中职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论断。这些滞后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学改革进程,阻碍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也阻碍了学生发展,使中职德育课缺少效率和效益,缺少公平和质量,缺少生机和活力。2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不遵循设计原则实施教学步骤导致程序混乱抛锚式教学的实施步骤多为:创设情境,合作学习,意义建构,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要遵循设计原则:“锚”点的真实性即“锚”点是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选择“锚”点要适合学生知识基础,“锚”点的探索和意义建构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材料指导的针对性,教师提供学习帮助时要有针对性。学生的差异性,分组探究时需要适度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评价的效果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信息技术手段的实用性,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化手段。教师在中职德育课堂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时,尽管按照实施步骤设计课程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锚”点的真实性,情境的创设脱离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学习基础毫无联系,导致“锚”点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无心继续探究。教师提供材料过多,阅读量过大,学生无法找到有效的知识线索;提供材料过少,信息量不足,无法达到知识的工具作用,没有搭建自主学习的脚手架。教师指导帮助过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探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小组间的能力对比明显,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评价关注结果而非过程,课堂观察点单一,无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3、课堂主体角色定位不清干扰能力发展根据抛锚式教学的理论根源即建构主义理论学生观论述,认为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提升而展开,教学模式的实施运用要以学生适用为前提。学生是课堂的效果评价者,学生认为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是真正可以使用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中职德育教师习惯控制课堂教学,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设计教学,导致学生不想听;习惯讲授法传授知识,不设问题不导入,直入主题,自我表演,导致学生不爱听;习惯了知识本位的教学价值观,忽略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只讲知识不做实践,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听不懂。课堂主体角色不清楚,分工定位不明确,严重干扰了学生能力的发展。25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学生个性差异明显增加教学设计难度抛锚式教学要求针对教学主体学生的智能情况,有针对性地寻找并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即教学关键“锚”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锚”点的情境发展适中,难易适当,让每个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有收获。中职学生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差异,能力差异和情感差异。知识差异差别性较大。由于中职学生的继续学习路径不同,有的学生是中考成绩不能考取高中,选择中职学校,这种情况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好,能够很好地衔接中职课程;有的学生是中学没有毕业,被中等职业学校接收,这种情况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欠缺,学习和领悟新知识比较困难。能力差异层次化明显。中职学生由于不同的成长经历,学习背景和生活经验造成了能力的差异性。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展示成果,意义建构等环节。例如:《职业道与法律》课程中《宪法是根本大法》一课中,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请同学们利用网络查找违宪案例,并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有的同学能够很快利用网络查询到违宪案例的相关信息,有的同学则不能找到;有的同学能将找到的案例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有点同学则不能公众表演。能力水平呈现明显的差异,课堂效果也因能力水平呈现差异。情感差异类型多样。情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判断的。男学生情感倾向理性,女学生情感则倾向感性;男学生的情感倾向粗狂,女学生情感倾向细致;男学生情感倾向掩饰,女学生情感倾向于表达。不同的情感倾向差异,需要不同的情境刺激才能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哲学与人生》课程中《自强不息是人生的动力》一课,“锚”点为介绍美国励志大师尼克胡哲,男学生看到视频短片都笑了,因为胡哲的“小鸡腿”;女学生都哭了,因为胡哲身世的不幸。没有达到教师预想观看后学生感动于胡哲自强不息的生命动力的目的。情感类型的差异导致教学设计中选择“锚”点成为难题。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差异明显增加了抛锚式教学模式设置问题情境的难度,也增加了课堂自主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教学设计的整体难度。2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现实路径(一)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1、更新德育课教学理念根据2008年,2010年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文件。文件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同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修订版颁布,依照文件要求,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一系列的文件精神都发出统一的号召:更新德育课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的抛锚式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模式相融合,试图更新中职德育课堂主体观念,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德育课堂不良现状,构建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主体,以抛锚式教学模式为载体,以微课导学反转课堂为辅助形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果展示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意图通过这种课前、课上、课后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2、推广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实践研究证明,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提升中职德育课堂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德育课堂有效化,增强德育课堂魅力,贯彻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教师学术创新力效果显著。因此应该在德育课堂更广泛推广实践。推广的途径主要有:教师个人课堂推广,教研组组内推广,市级研训试点推广。教师个人推广要认真学习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理念,转变教学思想,熟悉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的程序组成,遵循原则按步骤实施教学环节,积极观察思考课堂变化,认真撰写反思总结,将经验反馈于课堂。27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教研组推广由教研组长牵头,作为校级课堂教学改革课题进行推广。调查学生学习德育课现状,规定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实验班级,实验教师研习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精髓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规定实验时间,反馈实验效果,进行数据对比,形成课题文件。市级研训推广利用市级示范展示课,传播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示范抛锚式教学模式,展示抛锚式教学信息化技术,搭建抛锚式教学模式共同体。(二)遵循设计原则构建程序化模型1、程序化模型设计28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模型解释根据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程序化模型可见: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部分,是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每一部分与抛锚式教学模式焦点“锚”的关系分别是备锚寻岸、抛锚定课、探锚学习,展锚交流,起锚远航。模型展示了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内容,设计目的,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内容。模型遵照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按照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规律及教学顺序设计,体现了程序化,正规化,易执行的特点。(三)规范课堂主体角色定位明确任务分工1、学生的课堂角色定位与分工学生是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主体。学生利用各种现代的网络信息化学习平台及学习软件课前点击微课,学习知识点。课上播放“锚”点视频,学生自己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个性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意义建构,完成自己对知识掌握理解,迁移拓展,训练思维,发展能力。2、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与分工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师改变了满堂灌的负面角色形象,教师不在一味讲授知识,而是充当导演,秘书,和学习义工,引导学生课堂学习。教师负责微课的制作,传递知识点,掌握学情,准备“锚”点。课上抛锚定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自行组成小组,设置备用升级问题,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观察学生课堂学习态度,情绪情感变化,做出鼓励性评价。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及学习软件组织讨论,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拓展与迁移。(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教学内容分层次设计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针对中职学生个性差异明显,实施分层次教学,具体体现在:1、分层次设疑29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身心情况,情绪情感进行调查,掌握基本学情,而后精心准备“锚”点,创设符合真实的问题情境,触发学生探究事物了解生活的好奇心和兴趣。根据锚点要对学生课上可能产生疑惑的知识点做出预判,并准备不同层次的问题,知识基础好,能力表现强的学生,问题设有一定的难度等级,自主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相应难度等级的学习任务。通过故事情节深入,问题逐级呈现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合作探究,亲身体验感受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会学习,能力锻炼,内化素养。2、分层次评价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的课堂评价遵循一般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通过教师课堂多个点位,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的观察,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印象记录。评价时仅对过程做出评价,以鼓励肯定为主,鼓励学生勇敢地挑战新知,肯定学生课堂进步的表现。评价只针对学生本人本节课课堂表现出进步与成长的不同方面,因此评价体现层次性。3、分层次作业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应用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以致用。因此作业的设置应体现生活化和实践应用性。知识基础、能力表现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其实际学习状况设计相应理解度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层次作业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完成相应程度的作业。30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近五年来,建构主义理论被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熟知,也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被推广和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和支架式教学模式都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们所熟知的,也是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抛锚式教学模式与支架式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活动中是否以情境贯穿始终。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在特定情境中为学生提供材料,搭建脚手架,而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情境的重要性,以情境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在情境发生,发展中搭建脚手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抛锚式教学模式部分涵盖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但在中职德育课却很少得到应用。本项研究是来源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经验总结。研究植根于中职德育课的一线教学,研究时间可以追溯五年。五年来,抛锚式教学模式被引进课堂,从只知道理论不知道程序地使用,到既通晓理论又熟知程序地运用,经历了摸索、反思、总结的过程;从不被学生接受到被学生认可,经历了努力找寻锚点,更换学习形式,增长评价能力的过程;从只有白板投影到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经历了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的过程;从鲜为人知到广为人知,经历了打磨课程,精品示范,重点推广的过程。一系列的经历过程成就了本项研究的创新,即课前、课上、课后三位一体的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本项研究基于中职德育课教学实践的需要,利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日益强大的便利条件,结合当前最新潮的翻转课堂理论和教学形式,构建了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模型,为中职德育教师提供了可依据,可操作,可执行的教学模式范例。希望抛锚式创新教学模式能在中职德育学科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为中职德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方案,贡献微薄力量。31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阿尔弗雷德·诺尔司·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2-7.[2]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著,王文静等译.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贾斯帕系列第1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2-34.[3]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12-24.[4]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29.[5]鲍勤.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证研究:以云南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为案例[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33-40[6]王少非.在经验与反思中成长:案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99.[7]赞科夫.国外教育名著丛书·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0.[8]谢盛圻,王华敏.教学的艺术[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4-17.[9]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6.[10]高文.建构主义教学研究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29.[11]]黄海霞.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2:5-6[12]缪爱琴.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10[13]贾冠华.高中思想政治课抛锚式教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2-5.[14]谢李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教学方法应省略于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中的案例分析[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5:5-8.[15]郭颖哲.抛锚式教学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9-13.[16]戴建国.创新抛锚式教学法_在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6):56-59[17]许磊.抛锚式_模式的听障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初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6.23-25.[18]王月霞.抛锚式教学方式在中职ESP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12-16[19]章伟民,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75-77.3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74-81.[2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03):3-9.[22]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一)[J].外国教育资料,1998,(3):68-70.[23]李亚芳.谈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9)[24林玉忠.思想政治课凸显生活逻辑课堂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03)[25]魏巍.抛锚式教学法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9),172-175[26]黄磊.高校思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0[27]叶思冰.解读《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把握政治教学新理念[J].文教资料,2013,(17):171-172.[28]王桂芳.中学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探微[J].史地政教学研究,2013,(43):132.[29]耿一丹.抛锚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5(07):57.[30钟丽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科学性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6,(10):24-28.[31]刘玉祥.抛锚七步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J].北京:中国成人教育,2016(4):110-112.[32]江燕.抛锚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实证研究[J].江西:新余学报,2017.10.79-81.33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一课为例1、学情分析任教的班级是职专一年级会计专业。交往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内心苦闷,渴望交友,但由于交往经验和自身修养的限制,容易造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虽然他们已经学习了礼仪课程,但对交往礼仪缺乏道德认知,为人处世不够亲和,因而在行为上,不能自觉自愿地践行交往礼仪规范。针对这样的学情,在授课时我注意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增进接纳别人的意识,规范交往时的行为动作,培养交往中的自信,为学生能够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顺利就业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2、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由朱力宇、张伟主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本课选自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框题。授课时间为45分钟。本课既是对第一课的总结和升华,也要为第二课做好理论铺垫。结合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模式,即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意义建构的顺序,对教材内容作了如下调整:授课时将2、3的顺序对调,意图是教师抛出真实交往情境的锚,学生定锚求索,自主学习,在情境中实践交往礼仪规范,形成自觉意识,最终寻索靠岸,完成对交往礼仪道德意义的建构,生成交往礼仪重在亲和的理论,为第二课做好理论铺垫。根据《中职德育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建构交往礼仪的意义,能够在交往中应用。运用目标:在情境中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探究交往礼仪重在亲和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交往礼仪的重要性,养成亲和交往的习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重点: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难点:探究交往礼仪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关键: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3、方法策略教无定法,贵在有法。本课选择的教法有:抛锚式教学法。情境创设运用:教师创设学生网络交往真实情境,抛锚定课,围绕锚点产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想要解决交往问题的好奇心。辅助导学案中三个环节,说一说,做一做,练一练,分层教学,培养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的意识。利用讲授法升华交往礼3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仪意义,增强职业道德观念。采用的学法有:(1)学案导学法: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交往礼仪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抛锚定课,达到会学的目的;(2)情境模拟法:小组合作,情境表演,教师指导,规范礼仪动作,解决交往问题,定锚求索,达到会用的目的;(3)角色扮演法:学生体验岗位角色,建构交往礼仪道德意义,寻索靠岸,达到乐学的目的。通过多重学习方式,做中学,做中教,创造善教乐学的学习氛围。4、教学过程根据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模式,本课分为课前微课导学备锚寻岸、课上创设情境抛锚定课,合作学习探锚求索,展示成果展锚交流、意义建构效果评价,课后分层作业拓展延伸六个环节。(1)微课导学备锚寻岸课前利用蓝墨云班课软件,创建班级,制作微课《交往礼仪》和练习题,体现本节课知识点,练习测试便于掌握学生学习知识情况,为准备“锚”点提供依据。(2)创设情境抛锚定课开始上课时,遵循教学常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弟子规》中关于交往礼仪规范的片段。学生齐声诵读,加深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的民族情感。带着这种情感学习交往礼仪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交往礼仪的意义。我们是传统的礼仪之邦,可现实中,却存在着交往的困惑。教师播放预先录制的短片《都是微信惹的祸?》。视频讲述因使用微信而产生矛盾大打出手,导致同学间交往受阻的真实事件,用发生在学生中最真实的交往事件,展示最亟待解决的交往问题。真实事件的再现,引发思考,教师抛锚定课。(3)合作学习探锚求索教师书写板书,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导学案,完成自学任务。环节一:说一说。说出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很容易并准确地说出基本要求,锻炼了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夯实基础,落实知识点。(4)展示成果展锚交流环节二:做一做。学生抽签,选取情境,根据交往礼仪规范的注意事项,小组合作,实践交往礼仪。①握手礼中怎样体现尊重?②递接文件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细节?③上课或开会前,怎样管理自己的手机?表演结束后,小组同学互评,交流经验;教师点评,提升自信。之后师生互动在线,教师展示优秀毕业生事例,用成功者的经历激发学生情感,传播交往礼仪的正能量。学生仿做,用“今天我知道交往礼仪要……,以后交往中我要做到……”的句式展示生活情境。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用语言和行动,展示出一幅幅和谐交往的画面,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交往礼仪规范在热情高涨的学习氛围中成为一种自觉,突出了本课重点。环节三:练一练。如果你是林林或小钦会怎样发信息给对方化解矛盾?请将你的想法发到班级的QQ群中大家分享。教师登陆QQ群参与讨论,强调在网络交往中要增强意志力,提高控制力,逐步克服不良的习惯。运用信息化辅助教学,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又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进行交往。设计意图:35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释疑明理,知识迁移,解决问题。教师运用抛锚式分层教学模式,层层设疑,以疑启思,以思导学。学生在联系实际过程中,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都得到了提升。(5)意义建构效果评价通过自主学习,大约90%学生掌握了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产生了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根据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交往礼仪道德意义的建构就不再是难题。本着德育教育要立足生活,面向岗位的理念,由于我校主要培养金融行业的专业人才,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首先展示银行员工友好亲和的组图,学生感受岗位礼仪之美。用美的感受,引导美的行为。教师创设岗位情境,学生角色扮演。作为银行职员,面对态度不同的客户时,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礼相待,以美的情感,美的行为化解矛盾,营造和谐。通过人物的个性对比,使学生产生思想碰撞。再利用头脑风暴法换位思考:客户喜欢什么样的银行职员呢?这一问题无需作答,学生脸上的笑意是最好的答案。教师运用讲授法阐明交往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友好即亲和。解释亲和的含义,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设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亲和友好地做人做事,将会产生怎样的效应?学生感受作答。教师趁热打铁深情演唱《和谐中国》,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观看着一幅幅和谐而动人的画面,在听觉与视觉的双冲击下,亲和的效应不言而喻,课堂气氛再一次推向高潮。在高昂的情绪中,教师深情总结:交往中,如果我们都亲和的让对方处于“自己人”的情境中,使双发萌生亲近感,促进双方的体谅,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更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如果这种道德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全体公民身上,就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进国际交往。理论知识渐渐明晰,交往礼仪重在亲和的道德认识渐渐在学生心中内化,为突破难点寻找到了有效途径。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6)分层作业拓展延伸根据以上学习,学生感受了交往礼仪的重要性,因此仿写创作《礼仪之歌》,可以升华学生情感。学生在彩纸上用真挚的情感勾勒着一幅幅交往的美图,将交往礼仪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延伸至社会,拓展知识,展望和谐。布置作业:作业布置分层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完成其一。作业一:家庭礼仪:妈妈心情不好,你如何宽慰妈妈?作业二:校园礼仪:下课铃响了,老师未宣布下课,你会怎样做?作业三:网络礼仪: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网络交往道德规范。字数不限。作业四:职场礼仪:办公室里,你代接了小王的电话之后,该怎样做?课堂小结:学习了,一个要求: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实践了,一种规范: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感悟了,一个道理:交往礼仪重在亲和。5、课后反思(1)本课运用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模式,围绕锚点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点。(2)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创新,学生在情境中分层探究,形成了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的意识,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3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学生在岗位角色体验中建构交往礼仪意义顺理成章。教师演唱加深情感,升华主题。37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为例1、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市级的中职德育示范课。授课对象为大连轻工学校2016级汽修专业学生,男生居多。由于借班上课,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文化层次,成长经历及生活经验了解不多,因此课上安排了知识嵌入部分,为学生知识搭建脚手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2、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王霁主编的《哲学与人生》2014年修订版。《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观点。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利于公民意识,思维训练素养的养成,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有利于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素养的养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认知目标:能说出哲学中发展的概念及本质;能在具体案例中区分新事物与旧事物;能分析并说出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换关系。运用目标:能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热点;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代的美好,乐观科学地看待人生发展过程。重点:哲学中发展的概念及本质难点:能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热点,分析自身情况。关键: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建构发展观点的现实意义。3、方法策略教法:本节课,运用了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微课导学、头脑风暴和任务驱动法。课前运用蓝墨云班课软件发放了微课视频,讲授了发展的概念及需要把握的三个维度。并进行了课后测验,知晓了90%的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这就为后面设计课上内容做好了知识储备。课前进行了颜色测验分组。红、黄、蓝三种颜色,学生根据喜好,自行选择。喜好相同,沟通更容易,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课上采用了抛锚式教学模式。确定一个真实的事件“一带一路”作为“锚”点,围绕“一带一路”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问题设置紧扣发展的概念及理解发展概念需要把握的三个维度,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完成认知目标。运用头脑风暴法畅想一带一路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扩展思路,引发思考。再利用问题回归学生关注的行业和领域,衔接专业,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课上实践,任务驱动,运用发展的观点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发展,完成本课的意义建构,完成运用目标。38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教学设计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过程教学设计1、认知目标能说出哲学中发展的概念及本质;能在具体案例中区分新事物与旧事物;能分析并说出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换关系。教学2、运用目标目标能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热点;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代的美好,乐观科学地看待人生发展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所需资源时间1、微课学习发展的观点并进行测试。上网观看微课,课前微信2、课前调查学生喜欢的颜色进行分组。完成课后测试。活动雨课堂3、分发导学案,说明本节课自我评价标准。填写网上调查。微课反馈班级强化知识播放微课截取视频,总结知识要点。回顾并记忆。多媒体2分钟创设情境抛锚定课导入视频“一带一路”大道之行,提出问题:班级带着问题观看。提出问题“一带一路”是谁提出来的?什么时间提出来的?多媒体3分钟教师提问,布置任务: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利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并思考:问题呈现,梳理知识1、“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有什么不同?2、“一带一路”对当今世界来说,优势是什么?结论: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3、“一带一路”如今取得了哪些成绩?说明了什么?根据导学案要求学生知识结论:发展的状态--量变到质变。查阅资料5分钟手机梳理4、视频中战乱冲突是不是世界的运动变化?是前进认真思考,上网15分钟上升的变化还是倒退下降的变化?战乱冲突是当今回答问题,世界的主旋律吗?为什么?记忆知识。导学案结论:发展是上升前进的变化运动。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5、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一带一路”是不是科学发展观?结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9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生手机教师设题:运用观点,上网头脑风暴,畅所欲言探锚求索大胆畅想,1、请运用发展的观点想一想,说一说:“一带一路”分析问题大胆发言。的建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3分钟导学案2、你更关注“一带一路”哪个领域或者行业的发展?为什么?班级多媒体教师布置小组任务,巡视指导。学生分组探究,团队合作手机红队:运用发展的观点,请为你学习的发展提一条建合作探究6分钟上网合作学习设性的意见。(至少4条)完成任务,展锚交流黄队:运用发展的观点,请用情景表演的形式,展示展示成果。意义建构毕业五年,你在职场上的发展。(每人都需要设定角9分钟导学案解决问题色,主要展示“主角”同学的职场发展经历即可。)15分钟蓝队:请例举有关发展观点的名人名言,并说明生活班级中哪件事你能应用到这句名言?(小组中出三名成多媒体员,分别说名言并例举事例。)教师评价: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1分钟教师提问,课程总结:2分钟一个概念:发展的概念一个热点:一带一路。一个理念:用发展的观点科学乐观地看待人生过程。课堂观察员评价教师赠诗祝福:1分钟2分钟评价人生经历是过程,学生自我评价班级总结人人都想攀高峰。1分钟多媒体7分钟新旧事物分得清,认真感悟,量变质变谋求中。总结所学。科学发展要记牢,乐观心态万事成!希望同学们用发展的观点地看待自己的人生过程,祝你们的未来前程似锦。5、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确定社会热点“一带一路”事件作为“锚”点,设置问题抛锚定课。学生利用学案导学,明晰课程结构和内容,知晓任务和问题。学生利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让知识更全面,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沟通交往。情景表演,体验职场,体验岗位。学生在参与建构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展望,实现了发展观点的现实意义,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时市级示范课,收到了市级领导,听课老师以及授课班级学生的好评,获得“最佳展示课”荣誉。40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感谢学院领导,老师在假期为我们在职研究生上课。老师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虽然假期的授课时间有限,但老师们都是精神饱满得来上课,把最精华的理论讲给了我们。感慨时光荏苒,两年半的时间就这么飞快地过去了,我还想聆听老师讲《马克思著作选读》,感受伟大的精神所在,还想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现实生活找到理论依据;还想听很多很多课,想从老师那里汲取更的营养,再把营养供给学生。感谢我的导师曲烽老师,经常在周末帮我修改论文。由于上课和家里原因,平时没有时间和导师沟通,曲烽老师经常在周末接到我的电话后,特意开车帮来到学校忙我修改论文。虽然总是耽误她的周末休息时间,但她总是微笑并理解地说:“我周末没事,你们平时忙,我理解。”导师的敬业让我感动,导师的微笑让我温暖,导师的一句理解让我感恩万千,更让我深层次地体味为人师表的含义。4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