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027610
大小:6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5
《古书的校勘(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6讲古书的校勘(二)一、发凡起例(一)何谓发凡起例发凡起例就是说明体例。一部书,尤其工具书,作者往往于正文前叙述全书的编写目的和体例,称为凡例,或称“例言”或称“发凡”。“发凡”非常重要,好的凡例能起到导读的作用。古人,特别是唐以前,其凡例多散见于著作的各部分之内,不集中,起不到导读的作用。因此,训诂学家往往有发凡起例之作。给读者一个读此书的向导。例如《说文·一部》:“……凡一之属皆从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者,《自序》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二)训诂家的发凡起例有如下类型:1、考察某部书的写作条例,编成一部提示训诂条例的辅助读物。如杜预的《春秋释例
2、》等。2、考察某书注释条例。编成一部提示训诂体例的独立著作。如清·陈立《公羊解诂释例》即是。3、考察某书编写条例,把提示条例的文字分散于各有关注文之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便常揭示许慎《说文解字》的条例。4、说明自己作注条例,如李善《文选》注中即有注解条例的文字。(例略)二、校勘记(本节课通过介绍《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汉书》、《史记》中的“校勘记”,说明“校勘记”的写法。同时布置《岱览》校勘作业。)所谓校勘记,就是把校勘中发现的异文、讹文、脱文、衍文、倒文等用文字标记出来。校勘记常用一些固定的术语,如校异文时常用“X作X”,或“X亦作X”;校讹文时常用“X当作X”,“X当为X”;校衍文
3、时常用“X,衍文”,或“衍X字”;校脱文时用“X,脱文”,或“脱X字”等。如《诗·召南·野有死麕》:阮元“校勘记”:男女及时也:案:《释文》云:“本或作‘得以及时’者,从下而误。《正义》云:俗本‘男女’下有‘得以’二字者,误也。亦谓此句,非谓下句也。”见教材P71校勘的结果,一般都要写成“校勘记”。如著名的清人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书。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一部,号称善本,但卷帙浩繁,不便查检。原世界书局将阮刻本缩印为两巨册,使用较为方便,中华书局据以影印,印时把叶圣陶先生的《十三经索引》每一条下加注本书页码,重新排印,与本
4、书分别定价发行。(一)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1、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十三经注疏》第三五九页《毛诗正义》卷五——三第九十一页中栏第十二列底正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贯,事也。笺云:“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女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阮元“校勘记”: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郑笺)文:小字本、相台本同。案:依正义当作‘眷顾’,各本皆误倒也。(‘正义’即孔颖达的“疏”。孔疏曰:“正义曰:……国人疾其君重敛畏人,比之硕鼠,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犹言国君国君,无重敛我财,君非直重敛于我,又不修其政也。我三岁以
5、来,事汝矣,曾无于我之处,肯以教令恩德眷顾我也。)中华书局点校的“二十五史“是最权威的史书,其中的“校勘记”主要是用圆括号和方括号来进行的。圆括号()表示应删之文,中括号[]表示应加上的文字。所以用这两个括号基本上就可以用来表述校勘结果。下面以《汉书》“校勘记”为例说明之:(二)《汉书》中的“校勘记”:1、四二三六页四行:不言(然)[作]而改言述。景祐本作“作”。2、四二三八页三行:谁(能)[可]任用。景祐、殿本都作“可”。王先谦说作“可”是。13、四二三九页八行:一曰(王)[主]奄闭门者。景祐、殿本都作“主”,此误。4、四二四〇页六行:言其自号(宁)[宰]衡。景祐、殿、局本都作“宰”。此
6、误。5、四二四三页四行:秦文公造(四)[西]畤祭天是也。殿本作“西”。王先谦说作“西”是。(以上例句见中华书局62年版《汉书》第12册P4272)6、一七〇二页一七行:转(为)[写]脱误。景祐、殿本都作“写”。(以下例句见中华书局62年版《汉书》第6册P1781)7、一七〇三页二行:号九师(法)[说]。京祐、殿本都作“说”。8、一七〇四页三行:汉兴,田(和)[何]传之。钱大昕说“和”当作“何”。按景、殿本都作“何”。9、一七〇五页五行:欧阳经(二)[三]十二卷。景祐、殿本都作“三”。10、一七〇八十行:诗言志,(哥)[歌]詠言。景祐、殿本都作“歌”。再如:《汉书·司马迁传》:“失其[所]守
7、之职也;景祐、殿本都有‘所’字。”《汉书·司马迁传》:“错音千(古)[各]反:景祐、殿本都作‘各’,王先谦曰作‘各’是。”《汉书·司马迁传》:“攻城(战野)[野战]:景祐、殿本作“野战”。《汉书·司马迁传》:“上(继)[断]唐尧,下讫秦缪。吴承仕说:“继”字无义,字当为“断”。《儒林传》“上断唐尧“,并其证。按《艺文志》作“上断于尧”《汉书·司马迁传》:“接其后事,讫于(大)[天]汉。杨树达说:“大汉”无义,当作“天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