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设计及反思

古诗两首设计及反思

ID:36992248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5

古诗两首设计及反思_第1页
古诗两首设计及反思_第2页
古诗两首设计及反思_第3页
古诗两首设计及反思_第4页
古诗两首设计及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设计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含着“民间故事”的古诗教学中智慧徜徉——古诗两首《乞巧》《嫦娥》课堂呈现预设教学目标:1、认识诗中生字,会写3个生字,辨清“宵、霄、气、乞”形近字,理解“今宵、碧霄、长河、晓星、应悔”意思;2、正确流利有韵律地朗读古诗,能借助注释、资料袋、民间故事、工具书、情境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情感。3、背诵积累古诗,在寻找共同点处感受民间传说的美好和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像。预设教学重点:认写生字,理解诗意,朗读并背诵诗句。预设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感受诗境。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阅读《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预设教学呈现   课前谈话:竞猜故事,导入新课 老师

2、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民间故事的图片(生看图片猜: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牛郎织女、嫦娥奔月)。    一、诗题引入,认写生字今天,咱们要学的两首古诗就和《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这两个民间故事有关。   1、(师板书:乞巧)注意这个“乞”字,跟哪个字特别像?【课件:乞气】(比较异同,师用红笔板书该笔画,学生书空)“巧”字要注意哪个笔画呢?(生拿出作业纸,每个生字书写两遍,写后点评。)      2、(师板书:嫦娥),发现了什么?3、齐读诗题      二、读通诗句,读出韵律   1、请大家自由读诗,把每个字音读准,并要注意诗句的停顿,读出诗句的韵律。

3、2、指生读《乞巧》,师范读(  提示:七言绝句朗读时通常在第四个字后停顿,重音放在第五个字。)齐读3、指生读《嫦娥》,评价字音、停顿后全班齐读。   三、想象画面学《乞巧》,感受美好 (一)学诗先要了解诗人【板书:知人论诗】【课件:林杰简介】齐读诗题。自己试着读,你知道些什么?(二)预设交流:【课件第一二句】1、区别“宵霄”,(书写“霄”)理解“今宵、碧霄”意思【课件:碧霄,配音乐】这就是七夕晚上人们看到的碧霄(生看画面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这样的碧霄美吗?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2、碧霄上面有两颗最亮的星星,一颗是织女星,一颗是牛郎星。这不禁让诗人想起了一个浪漫的民间

4、故事——《牛郎织女》。(学生交流读故事的感想)3、感悟朗读(三)我们都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此时诗人怀着美好的心情走出家门,他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课件第三四句】1、(引导借助注释及资料袋理解。)【板书:借助资料】   (同桌结合资料理解诗意)   2、由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引导抓住关键词“家家、尽、几万条”来体会热闹及姑娘乞巧心愿的强烈。)          不管是陈家的姑娘,还是王家的姑娘,或是李家的姑娘,姑娘们都在穿针引线,这正是——姑娘们来读——(女生: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难怪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

5、夜持针线。】         3、就让咱们一起加入到乞巧的人群中去,眼望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明月,许下美好的心愿吧!  姑娘,七夕之夜,你要乞的是——你要乞的是——…… 把这美好的心愿都送进这两句诗中,(指名一生)你来读——(指名一组)你们的美好愿望呢,读——(指名全班)大家的美好愿望呢,读——         四、想象意境学《嫦娥》,品味孤寂   1、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这样璀璨的星空,诗人李商隐却看到了这样的场景【课件第一二句】(引导理解“烛影深、长河、晓星”,感受主人翁独坐了整整一夜。)想象对话:你来问问这位女子。小结:谁也不知道这位女子在想些什么,诗人李商隐想

6、起了一个和她一样孤寂的女子——嫦娥,2、大家读过《嫦娥奔月》的故事,谁能带着读完故事后的感情读这两句。 【课件第三四句】理解“应悔”(猜测,应该后悔) 听了这个民间故事,你觉得嫦娥应悔的是什么?      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除了后悔,还有怎样的心情?        (请生分别将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带进诗句中朗读。)3、一个人间,一个天上,心意都是相通的;此时此刻,我们不能不提到诗人李商隐。【课件:李商隐简介】   让我们再次读读《嫦娥》。      五、整合升华,延伸课外1、两首诗在一起学,我们可以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这节课咱们专找相同点,看谁发现得多。   (鼓励发现)【板书:河】这个“河”(是银河、天河。)  2、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银河、这天河。【出示图片、配乐】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想象,留下了多少民间故事和千古佳句,其中就有我们今天学的这两首古诗,今后讲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我们就会想起这样一首诗——   (生齐诵《乞巧》)   谈到“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我们又会想起这样一首诗——   (生齐诵《嫦娥》)  3、咱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故事的摇篮,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去积累这方面的诗和故事。教学反思一、以读为本、读为主线的教学策略   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为主线的理念。初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