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82535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3
《周长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周长》,教材第83、8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2.在描一描、辨一辨、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平移等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图形家族的几个人一直在争吵不停,三角形说:我的这条边最长,我的周长长。长方形不
2、服气的说:我有4条边,比你多一条,我的周长最长了。圆形更不服输,说:你看我长得圆圆的,胖胖的,周长应该我最长。他们在争吵什么? 生:谁的周长长? 师:同学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生:愿意。 师:有一个问题我们也要先弄明白?(板书: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个问题,再来帮助它们解决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1、描一描,说一说,感知树叶的周长 ⑴描一描 师:课前大家收集了一些飘落的树叶,想不想把这美丽的形状画在纸上,那我们就来描一描把它的形状画出来。要求:在本上用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 (
3、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⑵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生:我是从这一点开始描,然后沿着边一直描,到这一点结束。 师:你是从起点开始又回到了起点。谁也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 生:我是从树叶的尖这一点开始,沿着边描,又到这点结束。 …… 师:看来,大家都是从起点出发,沿图形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起点,这就是图形的一周。(板书:一周) ⑶树叶的周长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描的快,有的同学还没有描完呢? 生1:边不一样长。 生2:一周的长度不一样。
4、(板书:长度) 师:其实,树叶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做树叶的周长。 ⑷做裁判 师:请你来做小裁判,看一看,小蚂蚁爬过的长度是它们所爬树叶的周长吗? 播放课件:、①没沿着边线爬。②、没爬满一周。③.所爬的长度是树叶的 师:看来,只有由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2、感知周长的概念 ⑴摸一摸,说一说说周长 ①身边物体的周长:树叶有周长,还有谁有周长呢吗?其实周长就在我们身边,拿最近的说吧,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数学书的周长,摸一摸感受一下。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
5、吗? ②图形的周长: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物体有周长,可见周长无处不在,那图形有没有周长呢?(出示三角形)边摸周长边说,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你能像这样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吗?正方形?梯形?⑵总结 :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图形的周长,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预设: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下来。 ⑶深化定义,理解“封闭”师:大家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打开数学书第83页,一起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齐读。和刚才大家说得有什么不同?什么叫“封闭图形”?说说你的理解师小结:封闭图形就爱是从一点出发绕了一周后又回到这一点的图形
6、,也可以说是“首尾相接”,听明白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了,完成第84页第1题。3、量一量,理解周长的意义 ⑴量一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认识并理解了什么是周长,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图形家族的几位朋友解决问题吧。谁的周长长?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他们的周长?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师相机演示课件,指出边直直的图形可以采取先量再计算的方法,边是弯曲的、不规则的可以采取绕线法,再量量线的长度。四人一小组合作测量,一人测量一个图形,第四人负责填写报告单,测量时数据以厘米为单位,取整数值。填写时能写算式的要列
7、出算式。 ⑵汇报交流 ⑶小结 师:刚才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是先测量了图形的边有多长,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在一起,就是图形的周长。 ⑷解决问题 师:这几个图形谁的周长长,答案已经揭晓了,谁呢? 生:三角形。 师:它们听了同学们的评判后,心服口服,还为大家鼓掌呢。 (三)巩固运用,深化练习 1.口算周长,知道求周长就是求所有边长的和。2.大象和小鼹鼠谁跑过的周长长?理解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周长可能相同。3.谁的周长长?第84页第3题。渗透平移的数学思想。(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8、1.:连这道题都没有难住大家,看来同学们的本领真的很大,谁愿意跟老师同学们说一说,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增长了哪些本领。 2.布置作业 :介绍头围、胸围、腰围,布置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