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短文两篇(导学案)

14 短文两篇(导学案)

ID:36965638

大小:27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4

14 短文两篇(导学案)_第1页
14 短文两篇(导学案)_第2页
14 短文两篇(导学案)_第3页
14 短文两篇(导学案)_第4页
14 短文两篇(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4 短文两篇(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短文两篇课题短文两篇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重点)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难点)3.让学生充分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以哲学家

2、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著有《随笔》《新工具》等。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除此之外,还写有法律、历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马南邨(1912—1966),福建闽侯人,本名邓拓,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写作背景《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英国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王佐良译。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

3、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7(这是《随笔》的副标题),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导。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

4、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文体知识随笔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杂文杂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现代散文中的议论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可见“议论为主”又具有“文学意味”,是杂文最主要、最基本的两个要素。读准字音怡情(yí)傅彩(fù)要诀(jué)狡黠(xiá)蒸馏(liú)矫情(jiǎo)

5、诘难(jié)滞碍(zhì)睾肾(ɡāo)劝诫(jiè)轻鄙(bǐ)阐证(chǎn)吹毛求疵(cī)咬文嚼字(jiáo)大而无当(dànɡ)文采藻饰(zǎo)辨清字形馏(liú)蒸馏诀(jué)诀窍溜(liū)溜之大吉决(jué)决定遛(liù)遛狗抉(jué)抉择理解词语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狡黠:诡诈。诘难:诘问,为难。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伦理学:关于道德的起源、发展,人的行为准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义务的学说。滞碍:不通畅。吹毛求

6、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功夫,只领会文章的精髓。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7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开卷有益: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读书。新课导入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是聪明的,可聪明从何而来呢?答案就是:读书。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

7、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为什么要读书呢?怎样读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篇谈读书的文章。新课展开新课展开谈读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①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②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

8、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通读课文,品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