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陋室铭》(苏教)

【教学设计】《陋室铭》(苏教)

ID:36950473

大小:460.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2

【教学设计】《陋室铭》(苏教)_第1页
【教学设计】《陋室铭》(苏教)_第2页
【教学设计】《陋室铭》(苏教)_第3页
【教学设计】《陋室铭》(苏教)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陋室铭》(苏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陋室铭》陕西咸阳教研员李鹏《短文两篇》所收录的两篇皆是文言文名篇,其中《诫子书》是诸葛亮给儿子所写的家书,《陋室铭》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在教授这两篇文章时,对通假字、重点字词的讲解是比较难的,另外文言词的用法和释义也是要考察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学生自主探讨,老师点拨的方式,效果会较好。【知识与能力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3、掌握字词,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疏通文意以学生自行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分析课文

2、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2、自主学习,组内合作交流,师生讨论、课堂展示;3、引导学生理解陋室不陋的缘由。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和情趣;2、熟读课文,感受本文凝练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学重点】1、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陋室铭)【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1、情景导入: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我们来一起回忆下学过的文章当中

3、,闻一多先生的书房叫“雅斋”,蒲松龄的书屋叫“聊斋”,诸葛亮的室名叫“茅庐”。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另一位高人居室----刘禹锡的“陋室”,看看这“陋室”背后的故事。2、简介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曾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1、简介文体: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

4、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2、简介写作背景:(该环节可以根据老师需要删减)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二、初读课文,读准音,读准节奏。1、老师出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5、/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播放朗读,学生轻声跟读。3、学生自读,读的过程中注意停顿。4、处理阅读过程中的字词:德馨鸿儒苔痕案牍三、合作探究,精读课文:1、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出示课件,在自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标红字的读音和意思,试着把它们翻译出来。2、学生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指导。在学生总结完之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查漏补缺。3、学生尝试逐句翻译,教师指导

6、,完成后公布正确答案。山不在于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绿。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粗俗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四、品鉴课文,头脑风暴:1、提问:陋室陋吗?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学生总结,教师指导学生从景、人、事三方面品鉴,引导学生得出“陋室不陋”。2、

7、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喻什么?设喻引题,以山比喻陋室,以仙比喻德馨。3、陋室的环境如何?作者写环境的时候采取了什么修辞手法呢?环境幽雅,用对偶的手法。4、“陋室”“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人、事、景三个方面入手回答,答案不限制。1、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2、孔子云:何陋之有?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宁静的情怀及高洁傲岸的节操。7、本文

8、的写法是托物言志,引导学生总结从陋室的物到志向高远的志,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