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过秦论》导学案 教师版

10.《过秦论》导学案 教师版

ID:36947157

大小:33.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29

10.《过秦论》导学案 教师版_第1页
10.《过秦论》导学案 教师版_第2页
10.《过秦论》导学案 教师版_第3页
10.《过秦论》导学案 教师版_第4页
10.《过秦论》导学案 教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10.《过秦论》导学案 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导学案《过秦论》导学案(教师版)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记:积累文言词汇及文言知识,积累文中名句。2.读: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探究文中的叙议关系,了解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及情感。3.写: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4.练:学习筛选文中信息的方法。课前预习【知识链接】一、作者及背景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2、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仅33岁。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所谓的“盛世”。这时,由于秦末衰退的社会经济形势有所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迫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残酷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的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治安策》,从正

3、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还写了《过秦论》,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二、关于文章本文选自《新书》,个别字句从《史记》和萧统《文选》。《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字音识记①崤函(Xiáo)②窥视(kuī)③膏腴(yú)④合从(zònɡ)⑤召滑(Shào)⑥蒙恬(tián)⑦藩篱(fān)⑧鞭笞(chī)⑨锋镝(dí)

4、⑩铦(xiān)⑪逡巡(qūnxún)⑫瓮牖(yǒu)⑬度长絜大(duóxié)⑭锄耰棘矜(yōuqín)2.解释加点的词语(1)蒙故业:承受,接受。(2)践华为城:践踏,登上。(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4)以致天下之士:招致,招纳,吸引。(5)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6)流血漂橹:大盾牌。(7)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8)销锋镝:箭头。(9)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10)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耕田的人。(11)蹑足行伍之间:文中指“置身于……”的意思。(12)揭竿为旗:高举。(13)赢粮而景从

5、:担负,背负。(14)非亢九国之师也:高,强。(15)度长絜大:衡量。7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导学案课堂探究一、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结构,完成下面填空: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一)记叙部分(1-4段):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第一层:(1-3段):写兴起的过程。第二层:(4段):写灭亡的过程。(二)议论部分(5段):写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2、请整体把握全文,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分析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结构上有何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答案: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义。文章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叙史事,一为发议论。叙史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史的升华。叙述史实,以时序为经,以事迹为纬。先叙秦孝公时的“兴”;继而写“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时和“施及孝文王、庄襄王”时的“强”;接着写“及至始皇”时的“盛”;最后写“始皇既没”,陈涉发难,使秦终至败亡。作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议论时,以陈涉与强大的秦王朝相比,与山东六国相比,是非立分,结论自出。这样由事见意,由史出论,便于作者按辞赋的规律写作,施展才华,驰骋笔墨。3.本文多处运用

7、了对比手法,试找出并赏析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的对比;(2)秦与六国的对比;(3)秦与陈涉的对比;(4)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领袖出身、地位的对比,军队装备的对比,军队素质的对比,指挥作战能力的对比。作用: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宏伟,角度清晰;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4.本文是一篇说理文,为什

8、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叙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