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37237
大小:461.2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2
《【教学设计】《秋词》(北师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秋词》黟县碧阳初级中学舒晓燕◆教材分析《秋词》是刘禹锡的两首诗。这是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直言否定了千古悲秋的老调,用短短28个字,抒发了自己积极、乐观、向上的坚定信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赞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吟诵,要求当堂背写;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赞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
2、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领悟蕴含在诗中的人生哲理。◆课前准备◆1、查找作者、写作背景;2、熟读背诵这首诗;3、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课: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2、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二、自主学习 1、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1)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2)多种形式诵读诗歌;(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内容大意。 2、研读思考。(1)
3、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看法?明确: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明确:“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使学生领悟: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
4、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3)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明确:“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
5、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三、质疑拓展1、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明确:《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明确:《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四、比较阅读比较《山行》与《秋词》的异同。明确: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
6、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五、总结全文《秋词》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六、练习背诵1、集体背诵本诗;2、接龙”背诵本诗。七、布置作业用心用情服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阅读刘禹锡的《秋词》之二,想想与课文所选《秋词》有何异同,写一篇阅读笔记。秋词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注:嗾(sǒu)人狂:使人发狂。嗾:数,使。◆教学反思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