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短文两篇(谈读书)2

15短文两篇(谈读书)2

ID:36846651

大小:1.85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5-10

15短文两篇(谈读书)2_第1页
15短文两篇(谈读书)2_第2页
15短文两篇(谈读书)2_第3页
15短文两篇(谈读书)2_第4页
15短文两篇(谈读书)2_第5页
资源描述:

《15短文两篇(谈读书)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学习目标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摘录并学会运用课文中名言警句。2.把握两篇短文的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1.积累“狡黠”“不求甚解”等词语。谈读书【英】弗朗西斯·培根弗朗西斯·培根,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12岁进剑桥大学。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代表作有《培根论人生》等。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FrancisBacon培根《随笔》《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初版于1597年,只包含10篇极短的摘记式文章;经过两次

2、增补扩充,才收入短文58篇,然而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字词清单怡情yí傅彩fù矫正jiǎo狡黠xiá诘难jié滞碍zhì大而无当dànɡ统chóu____兼顾筹咀嚼jué味同嚼蜡jiáo吹毛求cī_____疵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一、读书的正确目的。二、读书的方法。三、读书的作用。理清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

3、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

4、动驱除一样。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区分观点与材料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举例论证(1)列举丰富翔实的例子,论证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2)增强

5、了文章的说服力。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1)写出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2)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比喻论证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1)用“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论证了“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的观点。(2)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对比论证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2)使分析更加透辟,说理更加全面、有力,给人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1)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对

6、比论证的表达作用不求甚解马南邨“民族的号筒”——邓拓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作家。1961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以马南邨为笔名。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著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马南邨大批革命的新闻工作者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晋察冀日报社的邓拓同志,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聂荣臻杂文中的熠熠明珠《燕山夜话》《燕山夜话》是邓拓的著名杂文集。它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燕山多剑锋夜话少柔情关于

7、札记本文选自马南邨《燕山夜话》,属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内容集中一事一议,由于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所以往往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又由于作者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所以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特别是对青少年很有教益。“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驳论文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请谈谈本文的论证

8、思路(1)归纳段意(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